红军四渡赤水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来回回渡了四次赤水吗?

爱情中的那点事
高粉答主

2019-04-22 · 只要你开心,忘记我页没关系。
爱情中的那点事
采纳数:43 获赞数:3767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红军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走了110个城镇,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整组战斗败中有胜,胜中有败,先败后胜,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战役。

战役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开始,到5月上旬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学院派鱼多多
高粉答主

2019-04-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红军四渡赤水是指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四渡赤水,并不是简单的来来回回渡了四次赤水,而是在大范围的机动中,摆脱敌人围剿,化被动为主动。四渡赤水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也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军事行动,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北进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四渡赤水的简述:

1、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2、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3、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二、红军四渡赤水的战场:

1、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2、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3、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4、红军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之一:二郎滩。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扭转了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这一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符合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战役期间,毛泽东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到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再到党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进一步确立了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丰富和发展。与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依托根据地指挥作战不同,四渡赤水作战,是在失去根据地无后方依托,又经常面对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发挥红军徒步快速机动的能力,“走”“打”结合:以“走”调动敌人,为“打”创造战机;以“打”挫败敌人,为“走”创造条件。

在“走”“打”的同时,又辅之以“变”和“诈”,即敌变我变,兵不厌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在数十万敌人之间飘忽往来,主动创造和寻找战机,有效歼灭敌人,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被毛泽东本人认为是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 >> 正文>>红军四渡赤水的战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毛泽东为什么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合伙人金林
高能答主

推荐于2019-10-18 · 情感、恋爱、人际、沟通技巧、婚姻生活
合伙人金林
采纳数:685 获赞数:34530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命督察室主任王道元对红军加紧围剿,王道义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

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蒋介石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

毛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

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家马先生
推荐于2019-08-27 · TA获得超过18.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一渡赤水

1月29日拂晓前,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这时,川军潘文华部36个团已部署在长江南岸的赤水、古蔺、叙永一带,防止红军从这里北渡长江。

毛泽东和军委领导人当机立断,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应恋战,立刻指挥各军团避实就虚,摆脱川军,进入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区。

在扎西,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毛泽东总结了土城战斗失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敌变我变的战斗原则,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主张。当各路敌军纷纷向红军扑来,还没有完成合围部署的时候,中央红军突然掉头东进,再渡赤水河。

二渡赤水

2月20日前后,中央红军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一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红军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把国民党大部队甩开三天路程,完全出敌意外,打乱了敌人部署。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

红军自2月11日由扎西挥戈东进以来,出敌不意,声东击西,横扫1100里,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3000人,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三渡赤水

蒋介石在南京得知遵义、桐梓再度失守,急忙于3月2日亲自飞往重庆,策划对红军进行新的“围攻”。毛泽东洞悉了蒋介石的企图,决定将计就计。

中央红军故意在遵义、鸭溪地区徘徊,诱使中央军出动,寻机在黔北再歼其部分主力。为了进一步迷惑对方,调动国民党军队西移,红军在3月16日下午至17日中午分别从茅台附近三个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蒋介石果然误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各军迅速奔集川南古蔺地区。在达到调动国民党各路大军大举向西的目的后,红军决定立刻掉头,再次东渡赤水河,返回贵州。

四渡赤水

1935年3月20日下午,党中央和总政治部向各军团发出指示:“这次东渡,事前不能下达,以保秘密。”3月21日晚至22日晨,红军主力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神速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

蒋介石急调滇军孙渡部驰援贵阳,恰好为红军奔赴金沙江让开了一条道路。5月初,红军抢渡天险金沙江,把一直紧紧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远远抛在后面。

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紧紧把握调出守金沙江的滇军,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不计一战一役胜败,因势利导,声东击西,调动和迷惑敌人,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吉力1976
推荐于2017-09-23 · TA获得超过1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5万
展开全部
是的,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然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但他的领导地位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决非在遵义开个会就能一蹴而就的。毛泽东在第一、二次渡赤水时连名正言顺的军事指挥头衔也没有,又怎么可能把四次渡赤水都看成是自己指挥的。

  事实上前三次渡赤水的过程,也并没有值得毛泽东有所“得意”的地方。首渡赤水由于情报的错误,导致了土城之战的失利。为此,毛泽东一再做过检讨。一次是在失利后不久,当时在红军总部工作的吕黎平回忆:“毛泽东站在一个斜坡上注视全场,好像有点自责的神情,对集合坐在平地上的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的指战员说:‘同志们,十几天前,我们在土城战斗中没有打赢,伤亡还很大,主要是没有把敌情搞清楚,拳头不硬(没有集中兵力),责任在我们军委,不怪下面。”另一次是在扎西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三条经验教训,内容与上述大同小异。对遵义会议后的出师不利,毛泽东岂会作为“得意”的理由。

  二渡赤水是扎西会议的决定,目的是要建立黔北根据地。但在关键性的鲁班场之战中失利,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受挫,红军被迫三渡赤水另做打算。鲁班场之战毛泽东是前敌司令部政委,自然也不会有可以“得意”之处。从这三次渡赤水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很难找到能使毛泽东感到“得意”的理由。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当时创作的那首有名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来看,他的内心世界凝重而悲壮,哪有丝毫“得意”的踪影。

  红军三渡赤水后,毛泽东于1935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开始真正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指挥红军第四次渡赤水奇袭贵阳。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最高对手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

  1935年3月21日,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开始了当年“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毛泽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面下令小部红军大张旗鼓地北上,一面却率主力昼伏夜行,秘密南下奔袭蒋介石所在的贵阳。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迫使蒋介石按照红军的意图三调滇军,为红军进军云南让开了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