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如何对仗 10
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格律对照例词:《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白话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扩展资料
此调用平韵,为换头曲,以七字句为主。但前段第二、四句,后段第三句均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式,并有两个三字句,因此与七言律诗之音响格律绝不相同,而有流畅、响亮、谐美之艺术效应。前段三、四句以对偶为工。因此调多七言句,切勿以诗法入词,宜流动婉美,善于以意象表现。
谱内可平可仄据之。按《花草粹编》赵介之词后段第五句“杜宇一声肠断人”,无名氏词“图得不知郎去时”,“一”字、“不”字俱仄声,但宋元人此句第三字从无用仄声者,此乃以入声字替平声,不可泛用上、去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天
“鹧鸪天”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格律对照例词:宋代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扩展资料:
“鹧鸪天”典范作品
1、北宋 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2、北宋 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译文:
夜色温柔,一阵莫名的清风吹散了薄雾。我看着窗棂和丝帘之外的一轮圆月,一直在思念着你。离愁别绪,我感到异常忧伤,现在我与你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我担忧你仍对我情意未定,我更知道即使我们能结同心,恐怕也不能终成眷属。
思情切切,意绵绵。我想化为云儿,伴着万缕情丝,去追随你的步伐。只是万水千山,连云儿也找不到你归去的路途。奈何只是因为在前生的时候,爱把一对鸳鸯养在两个笼子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鹧鸪天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拌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中中中中中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从别后 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中中仄句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赵长卿词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俱平声,“水暖”二字俱仄声,“花”字平声,与此平仄全异。又晏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高观国词第二句“最怜一曲凤箫吟”,“最”字、“一”字俱仄声。晏词别首第三句“云随绿水歌声转”,“云”字平声,“绿”字仄声。又“年年底事不归去”,“不”字仄声。第四句“怨月愁烟长为谁”,“怨”字仄声,“长”字平声。赵长卿词后段第一、二句“忆携手,遇阶墀”,“忆”字仄声,“携”字平声。黄庭坚词第三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斜”字平声,“细”字仄声。柳永词第四句“只因曾向前生里”,“只”字仄声,“曾”字平声。晏词别首第五句“曼倩天涯犹未归”,“曼”字仄声,“犹”字平声。俱与此词平仄小异。谱内可平可仄据之。按《花草粹编》赵介之词后段第五句“杜宇一声肠断人”,无名氏词“图得不知郎去时”,“一”字、“不”字俱仄声,但宋元人此句第三字从无用仄声者,此乃以入声字替平声,不可泛用上、去声。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⑥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但是也有很多没有对偶或者是采取了宽对,比如这一首上阕三四句并没有对仗,只有过片的三言短句对仗了。
鹧鸪天 其七(宋·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结论:
这两处地方不一定非要对仗,但是古诗词的音律结构大都追求一种平衡,散句多的地方,常常加入一组对偶句,句法参差的地方,常常加入两个字数一样的对偶句,这样使结构趋于平衡,呈现和谐之美,不会在结构上呈现一边倒的情况。所以对偶与否,更多的是在全篇的句法构成和结构设置上考虑的。
既然两处都可不对,那是否有实例为证?
我觉得没有必要钻这个牛角尖,格律在变化,也在发展,就算找到一个,你能保证不是古人出律吗?就像全唐诗中的七律,也不是百分之百合乎公式。
建议你看看龙榆生的词学十讲和词曲概论,这个对句不是强求,可是如果一首词连一个对偶句都没有,音律上不是会失去平衡?那么作者可能从别的地方找回来。而且词谱中既然说了多做对偶,应该是七成以上都是对偶句,同时都是散句的恐怕很少。
找到两首宽对的,有点对偶的意思,但是不属于工对,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鹧鸪天 其三 寿赵松庐(宋·刘辰翁)
占得春风五日先。至今住处是开元。写真若遇丹元子,只著当时宫锦船。
松戴雪,自苍然。八公花下少如前。看来天上多辛苦,且住人间五百年。
鹧鸪天 半死桐(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