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彦的人物生平

 我来答
fripside亐
2016-06-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17岁时何宗彦随父客居随州(今湖北随县),遂占随州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任官詹事(为太子讲读官员)。四十二年迁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当时,历时十五年之久的立储之争已经有了结果。廷臣力争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确定为太子。在众大臣的请求下,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不得不搬往封地的河南洛阳。但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皇帝不听,后以在全国拨四十万顷的田粮收入归朱常洵而终结。
太子生母王贵妃亡故,万历皇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梃击案” 爆发后,何宗彦又上疏说:“天下怀疑陛下薄待太子已经很久了。太子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建议改善太子待遇,没有得到批准。没过多久,何宗彦被转为左侍郎,继续代理礼部事务。
何宗彦代理礼部尚书六年,为官清廉,治事井井有条,遇事能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在廷臣中声望日高。四十四年冬,皇宫隆德殿发生火灾,何宗彦又向皇帝提出通下情、修废政、补缺官的建议。四十五年,皇长孙已经十三岁,因皇太子的地位不巩固,皇长孙仍未就师听讲,因此何宗彦又多次上疏,请求派人为太子讲学,让皇孙拜师就读,万历皇帝仍不采纳。四十六年六月,京师(今北京)发生地震,何宗彦又上疏言三事,一是指出皇帝已不视朝三十余载,致使朝政废弛,二是边备尽废,致使辽东尽失,三是衙门缺员太多,致使政务停顿,要求皇帝顺从天意,力行改正。无奈神宗不视朝已三十余年,诸事多委以贵戚、近侍,言官多依附齐党,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营私,仍忠于职守,不断奏本,一时得到不少人的赞许。
四十七年秋,后金侵犯边境,明军三路败退,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危急,他奏请皇帝临朝共商兵食大计,又未被采纳。四十七年十二月,皇帝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廷臣多把何宗彦作为首选人物推荐,唯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何宗彦遂未获通过。时御史左光斗、薛敷政、肖毅中等均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而张延登同官亓诗教、薛凤翔又屡屡上疏纠驳。当时朝臣朋党角逐,言官多依附齐党,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无所依附,故不能安其位,于是不久辞归。
何宗彦为官“清修有执,摄尚书事六年,遇事侃侃敷奏,时望甚隆”。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神宗崩,光宗即位,何宗彦在家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此时边陲失守,人情汹汹,危机四伏,他奉命于危难之际。天启(熹宗)元年(1621),何宗彦还是不畏艰险,慨然进京就职,劳苦操作,筹商军国要务。天启时曾典试礼闱,选录400人皆俊义之士,使不少昔日遗珍一时见采,被视为得人。天启三年(1623),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四年正月卒于任上,赠太傅,谥“文毅”。时人评说,何宗彦澡身浴德,正色立朝,淡于求名,拙于求利。死后,奉旨建祠,以示纪念。
弟何宗圣,由乡举历官工部主事。后因佞附魏忠贤,骤加工部右侍郎。崇祯初,革职,定为充军罪,名列魏党逆案。子何敦伯,刑部郎中。敦伯子迎崇,广西梧州府知府。子何敦仲,广西南宁知府。子何敦起,光禄寺典簿。子何敦叔,云南鹤庆府知府。敦叔子品崇,广东肇庆府知府。子何敦季,福建按察司副使。敦季子志崇,山东馆陶知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