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刀锋景区的景点
在鹤皋亭下约150米处,有6块长扁状自然堆砌的石头,形如青娃,头北尾南,正张开大口,仰天长笑.这青娃前边,长着一棵枝曲杆粗、碧叶层叠、梢同扇形的古松,就如一只彩凤,舒展双翅,向北飞翔。
据当地人介绍,这青娃、彩凤系当年秦始皇挥动神鞭移山填海时,因惧其天子神威而逃到这里来的.也有人说,这只青娃因贪恋它身前彩凤,趁始皇不注意偷来追赶嘻戏,欲享红尘快乐.
“偷得人间蓬莱景,暗表初衷话绵情”。人们来到这里,看到这逼真的形态,或说“金蟾戏凤”;或说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在卧龙岗前,有一段零零散散的杂林乱石。就在这乱石岗中,有一高约5米,直径约4米的椭圆形石头,直立在山脊上。石头之上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古式浴盆,这就是天池。它旁边长着两棵似雨伞、高大苍翠的黄山松,从这里攀援而上可达天池.这天池就是昔日王母娘娘的淋浴更衣之所。据说这天,王母、送子娘娘、罗汉仙僧三人沿这一带尽情游玩,把酒吟诗。不料,王母刚走一会儿,顿觉大汗淋漓,倍生倦意,便对送子娘娘道:“吾衫湿,微困,奈何?”送子娘娘闻之笑道:“汝何不借云就石浴之。”于是,王母便挑选这一乱石林立青松掩映的地方,并对着这个大圆石,用手一指,遂凿成一个古式浴盆,遁来山里甘露清泉,在五色彩云和石旁边两棵松树的遮护下,舒舒服服地洗个痛快.....。这便留下了这个奇特的稀世之物。
时至今日,石边两棵松树因得其圣水仍枝繁叶茂,高过石顶,而石顶之上浴盆,形态逼真,里边清泉喷涌,四季不断。据传说,用这盆里的水洗面,肤色白嫩,青春永驻、百病消除。故游人来此,多攀树而上,一了终生夙愿。 在雄鹰觅食的正山脊上,有一段全部是由几十米见方的大石头组成的狭窄小道。其间,有一天衣石缝,约2米高,30公分宽,是人们沿脊穿行的唯一通道,而且只能侧身而过,别无选择,故名细腰宫。
这细腰宫,系王母率侍女来薄刀峰游玩途中打趣定输赢时留下的。
“一花引来万花开,花花纤巧动君怀。柳腰飞絮春风里,撩拔情窦下凡来”。不知哪侍女在游览中看到薄刀峰这奇松密布的景色和俊男靓女那挑逗嘻戏的场面竟脱口而出,念了这么一首打油诗。起初,侍女们一阵打趣啼笑,之后便据此展开了争论。其中有一侍女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为什么女子偏要纤巧。燕瘦环肥,岂不各有其美。”结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长道短,相互比照。这时,又有一侍女便说:“只要过了此石缝,便证明大家腰细貌美”。于是,她们便争先恐后,一个个设法都顺利地通过了。这便留下了细腰宫这个名称。
如今,游人来此,见到这般情景,无不兴高采烈,侧身而过,特别是那些年轻女子,更惧坐失良机,纤移细步,尽享细腰宫之灵气,以求体轻貌美,福禄终身。 天子弯腰是当年徐寿辉来薄刀峰聚众起事时在此暂避风雨的一道石拱通道.该景点位于卧龙岗下.从卧龙岗走过一段曲折的林中小道,再下一段石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这时,只见山岭突然平伸,两边崖石斧削,正中有两块约100平方米见方的大石板,它们相互依撑拱起,形成一个“人”字形状。石上光滑陡峭,石下约有120厘米高低,10米左右长的天然通道,即是天子弯腰。它既是游人上山下山的唯一路径,也是才子佳人约会、歇凉休憩、倾诉衷肠的好地方。
传说当年徐寿辉来薄刀峰时,尚未娶进西宫娘娘。这西宫娘娘,不仅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亦机灵聪慧、才高八斗,深得皇上喜爱。这天,她随寿辉来到薄刀峰,亲眼目睹众将士忠贞仁义、刻苦操练的场面,内心好不高兴,便乘兴与其夫欣赏起这儿优美的山水景色来。随从因跟随不便,也就另外循道而游了。徐寿辉同西宫娘娘一路沿岗观赏直下,来到这里,也许是天意安排,忽降阵雨.寿辉看到这里,便道:“天助我也,喜雨!喜雨!”调皮的西宫娘娘早已看了出皇上的心思,便先弯腰钻进石道,曰:天降云雨,地生穴道,真乃良辰美景,君愿屈腰得乎?”寿辉听后,哈哈大笑,对曰:“蝶舞柳枝,蜂戏花蕊,实属难得奇地,汝勿弃嫌陋哉!”说完,他便弯腰曲膝钻进石道,与西宫娘娘恩恩爱爱,话尽千般柔情.这就是天子弯腰的来历.
现在游人来到这里,大多喜欢钻进石道席地休憩,领略天子风光,畅谈沿途所见所闻或胸中旧事.至于,那些少男少女,更是如鱼得水,莫不在此大舒才志,拍摄留念。 锡锅顶位于景区管理处后山脊,海拔1215米,由一个巨大的白色圆形花岗石组成,其上可容纳100余人玩乐休憩,远远望去,就象一口大锅倒扣在山顶上。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深知金、银、铜、铁、锡之珍贵,加之当地早有锡锅酿酒之风,故取“锡锅顶”以示上天赐福、年年富有。又传此系山脚清翰林院编修周锡恩应试时,宗师大人曾以罗田酿酒之题试其才智,曰“竹笼蒸开天地眼”。周锡恩听后深知其用意而顺意借该景应答:“锡锅煮出汗(翰)淋(林)来”。宗师大人及皇上听后十分高兴。当即点封。其石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