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近几年,考试作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的现象,夹带、偷看、考场交流、换卷、传递、暗号、占据有利地形、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替考、与监考人员联手等各种各样的作弊花招在考场上发挥得是淋漓尽致.2003年教育部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就明确指出:“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如何杜绝考试作弊就成了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现状分析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考试经常作弊,有41.9%的大学生偶尔有过一两次作弊,有20.9%的学生想过,但是不敢,有33.7%的学生从来没有过.同时,有47.7%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有作弊行为,有50.0%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有偶尔作弊行为——这样的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考试本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真实性及公平性,而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使考试失去了其原有价值和意义,“作弊”这一令小学生都备感羞耻的词汇在当代大学生之间却成了公开的秘密,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态度是个人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某一现象所持有的较稳定的评价与内在行为倾向.态度不是行为,但行为却以态度为先导.根据这一观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就应该与他们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1.严重败坏学校的学风,使自己荒废学业,丧送一生.考试作弊则是对良好学风的污染和败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读与践踏.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的背道而驰,是对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严重污染与破坏.
2.养成学生的冒险和侥幸心理,使自己怀疑自己能力,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增长了惰性.虚荣心一天天膨胀,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丑陋.在学校践踏学校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侥幸“成功”则可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在更广阔的领域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投机、欺诈乃至犯罪埋下隐患.
3.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在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去践踏竞争规则在竞争中获胜或避免被淘汰,在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竞争规则之下破坏公平竞争规则将是越来越不可想象的,投机、作弊行为在丧失个人诚信的同时,也将失去竞争与发展的机会.
4.在整个作弊过程学生都承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试作弊的过程与结果对作弊者身心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现状分析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考试经常作弊,有41.9%的大学生偶尔有过一两次作弊,有20.9%的学生想过,但是不敢,有33.7%的学生从来没有过.同时,有47.7%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有作弊行为,有50.0%的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有偶尔作弊行为——这样的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考试本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真实性及公平性,而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使考试失去了其原有价值和意义,“作弊”这一令小学生都备感羞耻的词汇在当代大学生之间却成了公开的秘密,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态度是个人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某一现象所持有的较稳定的评价与内在行为倾向.态度不是行为,但行为却以态度为先导.根据这一观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就应该与他们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1.严重败坏学校的学风,使自己荒废学业,丧送一生.考试作弊则是对良好学风的污染和败坏,是对学校正面教育的亵读与践踏.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的背道而驰,是对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严重污染与破坏.
2.养成学生的冒险和侥幸心理,使自己怀疑自己能力,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增长了惰性.虚荣心一天天膨胀,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丑陋.在学校践踏学校管理规范,走出校门后就可能漠视法纪法规,乃至以身试法.侥幸“成功”则可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在更广阔的领域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投机、欺诈乃至犯罪埋下隐患.
3.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在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去践踏竞争规则在竞争中获胜或避免被淘汰,在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竞争规则之下破坏公平竞争规则将是越来越不可想象的,投机、作弊行为在丧失个人诚信的同时,也将失去竞争与发展的机会.
4.在整个作弊过程学生都承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考试作弊的过程与结果对作弊者身心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