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一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求①: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
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教师最关心、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能否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受到教育。因此,判断课堂教学好坏程度的根本标准有两条:一是看课时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怎样。因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归宿点。二是看为取得这些教学成果或者说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师生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花费了多少经费。由此决定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即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所谓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新课程的理念来说,它不仅指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显性的可以表述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隐性的难以言说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优实现。
(二)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这样一些看法和态度:政治课是说教,没意思,政治课空洞,抽象乏味,无实用价值,要不是中考或高考,我真的不想学。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意见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坚持情理互动,加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科性、思想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1. 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不爱学到爱学,对思想政治课有一点兴趣,这就是了不起的教学成果,我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们上完了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一种反感、一种抵触情绪,那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因此,趣味性应当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要做到: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突出时代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社会生活和实践是最丰富多彩的,它里面隐藏着无限的趣味性。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要注意挖掘本课程理论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这是由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缺少丰富生活实践经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讲课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个概念去说明另一个概念,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感到很抽象乏味。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特别是有些难懂的概念和原理,更应注意这一点。为此,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再次,还要注意材料叙述和说理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这里说的形式多样化,既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它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结合;它可以是讲授、讨论,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讲授、讨论的结合。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形式和方法要尽量多样一点,不要总是一个调。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时间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水平、兴趣,在课中适当穿插一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使学生相信它的真理性。趣味性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门的向导,基础还是靠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谈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讲趣味,不讲科学不行。学生最大的意见是,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学,有用;政治不是科学,只是骗人的空谈,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他们不想学。因此,我们一定要讲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要做到: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经历下列过程:引导学生罗列体现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阶段———引导学生对事例分类或对阶段排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共同要素尝试对该概念或原理下定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析该概念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2)要重视证据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根有据,而且根据必须科学、真实、充分。凡科学真理都是有根有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讲出概念原理的证据,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实例和数据证明,又要有理论论证;既要有事实论证,又要价值论证。只有讲准,讲充分,才能使学生信服。中学生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他们相信的东西来证明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换句话说,我们除了引导他们用其熟悉的事实来说明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用其已知的科学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成果来证明或检验课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讲一点概念、原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融入一点问题解决史,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科学真理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学,如果能够有一点历史的叙述,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有许多好处:它可以通过比较,认识到现在的结论更科学;可以消除学生在这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因为学生的许多想法都是在人类认识史曾经出现过的;可以渗透一点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可以了解前人的成就,留下的问题,从而把继承的义务和开拓的责任结合起来。总之,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更加确信现在结论的科学性,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迪、教育,更有利于智力和人格的发展。
(4)要辩证,不要绝对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凡是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例如,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和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而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学说和劳动价值论,并不能完全说明和解决我国现今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不要把话说绝了,把话说绝了不利于学生接受本课程的原理和观点。越是讲得绝对,不允许学生提问题,学生越不相信;而且说得过分绝对,也不利于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可能会使人产生盲从。这与本课程的任务不符。思想政治课不仅有教给学生一点真理性结论的义务,而且有解放思想的责任。我们应当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束真理,而是为认识真理开辟道路,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并没有把什么东西都说清楚了,都完善了,它正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把这一点告诉学生,就不会使学生在遇到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不清的问题时,就怀疑其科学性。
(5)要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学生在对话、比较、鉴别、批评和借鉴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按新课程理念,课程是一种社会的建构,是一个由国家、学生、教师、社会等方面共同参与建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活动和过程。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思想政治课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思想观点的斗争,也有各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既有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对知识价值认识不同的冲突,也有教师的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文化成为一种资本和权力象征、知识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民主化的时代以后,这一冲突和斗争表现得更加激烈和尖锐。在这一斗争和冲突中,虽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有传播的主导和法定地位,但它的实现要受到整个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看作课程的建构主体,其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将更加明显。因而这种冲突和斗争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话、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让步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同时,科学总是在比较中建立的,在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不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方面的声音是不行的,学生也有这个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思潮的声音,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社会底层人群的子女的声音。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形成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鉴别、批判借鉴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文精神。
(6)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科学应当能够解释它所研究领域的各种具体的现象,解决一点其实践领域的问题。因而,我们要使学生承认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是科学道理,就必须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对我国的建设和自己的成材成长有用。2003年8月26日,江苏无锡面向海内外重金揽才,公开招聘首席城市规划师、首席信息化设计师、首席招商代表(对日)、首席电视节目主持人,税后年薪高达50万。对这些高级人才的素质,无一不涉及法律、经济、政治、管理等社会科学。这说明了什么?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对自己未来的个人生活、工作、生产和家庭有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年级《价值规律的作用》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三个农民,看到人家养蟹发了财,养鸡不太赚钱,但从当时的情况看,那年养蟹的人已经很多了,而养鸡的人较少,乡政府劝他们投资养鸡,不要养蟹。一个人听了乡政府劝导,投资养鸡发了财,而另两个没有听从乡政府劝导,养蟹亏了大本。这说明学一点价值规律知识,并自觉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么重要。再次,我们的原理要能够给学生解惑,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当代中学生在思维品质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增强,但看问题容易表面化、片面化。当我们讲某个观点和原理时,学生不是教师讲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他们,尤其是好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脑子里总是在想,有没有不是这样的东西,他们想用相反的东西来驳倒我们。因此,我们的讲课,必须善于捕捉这种心理状态,摸清学生在听讲概念、原理时的疑问,并找出形成这一疑问的原因,然后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地点破他们的问题,并且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作些分析。
3. 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思想政治课是思想之学,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学性,更要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家庭,成长于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种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思想认识多是摇摆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脑子里都有影响,是是非非,他们很难作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本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有责任用理论观点武装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些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握正确人生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教学,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四点: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坚持情理互动、以情感人;二是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和生活性,坚持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认知与体验的结合,注意活动育人;三是分层次要求,区别对待。根据教材和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初中应以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法制教育为主,侧重于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高中应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判断是非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入手,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
(三)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得当,体现合规律和合个性、主导与主体的结合
首先,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师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校的现有教学条件,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任务的最优实现。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有功能、适用范围,某一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适用的、有效的,但对于另一条件,则不一定适用、有效。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师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的现有教学条件。从教学任务看,新知识教学,一般用阅读、讲授和谈话法;解决理解上的障碍,一般用举例说明法和讲解法;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疙瘩,一般用讨论、说服、情感体验和价值论证法;复习旧知识,一般用阅读、专题讨论、串讲、练习和图示法;培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则主要靠“用”,一般采用讨论、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看,如果是知识性、材料性的内容,则采用阅读法和讲述法;若是抽象的观点和原理,则用启发讲解与学生思考领悟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情况看,如果是低年级学生和差班,活动、演示、讲述、讲读、讲解和谈话采用得多一些;而高年级学生和好班,则讨论、讲解、讲演、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采用得多一些。
其次,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力求主导与主体实现最佳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使主导与主体实现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教学方法使用艺术的精髓和根本要求。它要求教学方法的使用,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作用,但又不能搞“教师中心论”。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而服务的,必须以学为依据,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和效果要受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制约。同样的道理,我们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也不能搞“学生中心论”。因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离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搞所谓纯粹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放任自流,教学效果也不好。为此,必须力求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把教师的目标引领、引趣激情与学生感知教材、自主学习,教师设疑、质疑、启发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解疑,学生质疑与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精讲与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教师鼓励创新与学生积极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密切配合的动态平衡状态,达成目标同向、信息输出输入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课堂教学效益。
再次,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体现合规律和合个性的统一,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与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有人说,讲课应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中人物般的形象,戏剧性的冲突和诗一般的激情。我想,我们讲课虽然应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但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是这样,思想政治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思想政治课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常识教学基础上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其德育为主、德智兼容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具有社会性、认知性、情感性、实践性特点。据此,我们应该以深刻的道理、生动的材料、富有感情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有趣体验活动而取胜。教学艺术风格是合规律和合个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是教学的科学性,合个性是教学的灵魂和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魅力,形成自己相应的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如趣味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严谨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情感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活动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或情理交融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四)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课堂教学如同做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因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功能和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优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课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首先,课堂教学结构的逻辑顺序即活动步骤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其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或观念。否则,就会造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降低教学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结构的各环节、各步骤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再次,课堂教学结构和谐优美,给人以艺术享受。应力求做到展与收、断与续、动与静、张与弛、师与生的和谐统一。
(五)注意课的体系建构,着眼于宏观效益
不同的课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课型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施不仅要研究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而且要注意课与课之间、不同课型之间、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之间的配合,优化课的体系结构,并努力协调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全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宏观效益。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
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教师最关心、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能否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受到教育。因此,判断课堂教学好坏程度的根本标准有两条:一是看课时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怎样。因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归宿点。二是看为取得这些教学成果或者说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师生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花费了多少经费。由此决定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即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所谓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新课程的理念来说,它不仅指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显性的可以表述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隐性的难以言说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优实现。
(二)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这样一些看法和态度:政治课是说教,没意思,政治课空洞,抽象乏味,无实用价值,要不是中考或高考,我真的不想学。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意见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坚持情理互动,加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科性、思想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1. 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不爱学到爱学,对思想政治课有一点兴趣,这就是了不起的教学成果,我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们上完了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一种反感、一种抵触情绪,那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因此,趣味性应当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要做到: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突出时代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社会生活和实践是最丰富多彩的,它里面隐藏着无限的趣味性。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要注意挖掘本课程理论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这是由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缺少丰富生活实践经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讲课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个概念去说明另一个概念,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感到很抽象乏味。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特别是有些难懂的概念和原理,更应注意这一点。为此,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再次,还要注意材料叙述和说理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这里说的形式多样化,既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它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结合;它可以是讲授、讨论,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讲授、讨论的结合。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形式和方法要尽量多样一点,不要总是一个调。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时间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水平、兴趣,在课中适当穿插一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使学生相信它的真理性。趣味性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门的向导,基础还是靠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谈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讲趣味,不讲科学不行。学生最大的意见是,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学,有用;政治不是科学,只是骗人的空谈,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他们不想学。因此,我们一定要讲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要做到: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经历下列过程:引导学生罗列体现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阶段———引导学生对事例分类或对阶段排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共同要素尝试对该概念或原理下定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析该概念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2)要重视证据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根有据,而且根据必须科学、真实、充分。凡科学真理都是有根有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讲出概念原理的证据,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实例和数据证明,又要有理论论证;既要有事实论证,又要价值论证。只有讲准,讲充分,才能使学生信服。中学生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他们相信的东西来证明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换句话说,我们除了引导他们用其熟悉的事实来说明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用其已知的科学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成果来证明或检验课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讲一点概念、原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融入一点问题解决史,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科学真理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学,如果能够有一点历史的叙述,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有许多好处:它可以通过比较,认识到现在的结论更科学;可以消除学生在这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因为学生的许多想法都是在人类认识史曾经出现过的;可以渗透一点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可以了解前人的成就,留下的问题,从而把继承的义务和开拓的责任结合起来。总之,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更加确信现在结论的科学性,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迪、教育,更有利于智力和人格的发展。
(4)要辩证,不要绝对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凡是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例如,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和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而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学说和劳动价值论,并不能完全说明和解决我国现今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不要把话说绝了,把话说绝了不利于学生接受本课程的原理和观点。越是讲得绝对,不允许学生提问题,学生越不相信;而且说得过分绝对,也不利于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可能会使人产生盲从。这与本课程的任务不符。思想政治课不仅有教给学生一点真理性结论的义务,而且有解放思想的责任。我们应当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束真理,而是为认识真理开辟道路,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并没有把什么东西都说清楚了,都完善了,它正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把这一点告诉学生,就不会使学生在遇到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不清的问题时,就怀疑其科学性。
(5)要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学生在对话、比较、鉴别、批评和借鉴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按新课程理念,课程是一种社会的建构,是一个由国家、学生、教师、社会等方面共同参与建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活动和过程。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思想政治课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思想观点的斗争,也有各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既有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对知识价值认识不同的冲突,也有教师的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文化成为一种资本和权力象征、知识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民主化的时代以后,这一冲突和斗争表现得更加激烈和尖锐。在这一斗争和冲突中,虽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有传播的主导和法定地位,但它的实现要受到整个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看作课程的建构主体,其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将更加明显。因而这种冲突和斗争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话、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让步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同时,科学总是在比较中建立的,在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不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方面的声音是不行的,学生也有这个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一些不同的观点,听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思潮的声音,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社会底层人群的子女的声音。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形成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鉴别、批判借鉴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文精神。
(6)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科学应当能够解释它所研究领域的各种具体的现象,解决一点其实践领域的问题。因而,我们要使学生承认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是科学道理,就必须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对我国的建设和自己的成材成长有用。2003年8月26日,江苏无锡面向海内外重金揽才,公开招聘首席城市规划师、首席信息化设计师、首席招商代表(对日)、首席电视节目主持人,税后年薪高达50万。对这些高级人才的素质,无一不涉及法律、经济、政治、管理等社会科学。这说明了什么?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对自己未来的个人生活、工作、生产和家庭有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年级《价值规律的作用》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三个农民,看到人家养蟹发了财,养鸡不太赚钱,但从当时的情况看,那年养蟹的人已经很多了,而养鸡的人较少,乡政府劝他们投资养鸡,不要养蟹。一个人听了乡政府劝导,投资养鸡发了财,而另两个没有听从乡政府劝导,养蟹亏了大本。这说明学一点价值规律知识,并自觉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么重要。再次,我们的原理要能够给学生解惑,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当代中学生在思维品质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增强,但看问题容易表面化、片面化。当我们讲某个观点和原理时,学生不是教师讲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他们,尤其是好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脑子里总是在想,有没有不是这样的东西,他们想用相反的东西来驳倒我们。因此,我们的讲课,必须善于捕捉这种心理状态,摸清学生在听讲概念、原理时的疑问,并找出形成这一疑问的原因,然后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地点破他们的问题,并且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作些分析。
3. 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思想政治课是思想之学,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学性,更要增强感染力,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家庭,成长于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种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思想认识多是摇摆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脑子里都有影响,是是非非,他们很难作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本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有责任用理论观点武装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些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握正确人生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教学,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四点: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坚持情理互动、以情感人;二是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和生活性,坚持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认知与体验的结合,注意活动育人;三是分层次要求,区别对待。根据教材和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初中应以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法制教育为主,侧重于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高中应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判断是非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入手,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
(三)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得当,体现合规律和合个性、主导与主体的结合
首先,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师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校的现有教学条件,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任务的最优实现。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有功能、适用范围,某一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适用的、有效的,但对于另一条件,则不一定适用、有效。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师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的现有教学条件。从教学任务看,新知识教学,一般用阅读、讲授和谈话法;解决理解上的障碍,一般用举例说明法和讲解法;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疙瘩,一般用讨论、说服、情感体验和价值论证法;复习旧知识,一般用阅读、专题讨论、串讲、练习和图示法;培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则主要靠“用”,一般采用讨论、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看,如果是知识性、材料性的内容,则采用阅读法和讲述法;若是抽象的观点和原理,则用启发讲解与学生思考领悟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情况看,如果是低年级学生和差班,活动、演示、讲述、讲读、讲解和谈话采用得多一些;而高年级学生和好班,则讨论、讲解、讲演、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采用得多一些。
其次,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力求主导与主体实现最佳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使主导与主体实现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教学方法使用艺术的精髓和根本要求。它要求教学方法的使用,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作用,但又不能搞“教师中心论”。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而服务的,必须以学为依据,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和效果要受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制约。同样的道理,我们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也不能搞“学生中心论”。因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离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搞所谓纯粹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放任自流,教学效果也不好。为此,必须力求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把教师的目标引领、引趣激情与学生感知教材、自主学习,教师设疑、质疑、启发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解疑,学生质疑与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精讲与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教师鼓励创新与学生积极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密切配合的动态平衡状态,达成目标同向、信息输出输入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课堂教学效益。
再次,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体现合规律和合个性的统一,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与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有人说,讲课应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中人物般的形象,戏剧性的冲突和诗一般的激情。我想,我们讲课虽然应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但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是这样,思想政治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思想政治课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常识教学基础上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其德育为主、德智兼容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具有社会性、认知性、情感性、实践性特点。据此,我们应该以深刻的道理、生动的材料、富有感情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有趣体验活动而取胜。教学艺术风格是合规律和合个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是教学的科学性,合个性是教学的灵魂和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魅力,形成自己相应的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如趣味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严谨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情感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活动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或情理交融型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四)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课堂教学如同做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因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功能和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优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课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首先,课堂教学结构的逻辑顺序即活动步骤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其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或观念。否则,就会造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降低教学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结构的各环节、各步骤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再次,课堂教学结构和谐优美,给人以艺术享受。应力求做到展与收、断与续、动与静、张与弛、师与生的和谐统一。
(五)注意课的体系建构,着眼于宏观效益
不同的课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课型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施不仅要研究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而且要注意课与课之间、不同课型之间、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之间的配合,优化课的体系结构,并努力协调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全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宏观效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