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19-03-27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6 获赞数:100033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

扩展资料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

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我是龙的传人76b8a2199
高粉答主

2017-03-3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093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循环观中,体现出向往天下归一的理念。
详细分析:
小说开宗明义地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中,这种意图得到了展现。作品从建宁二年(169)出现各种异象写起,至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280年)为止这111年的历史时期。这正是中国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一段过程。作者以时间的发展为经,以魏蜀吴三国的盛衰变化的事件为纬,编织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故事系统。而在三国之中,又以刘蜀为轴心。全书因而可以划分成几个大的单元。
第一回到第三十三回,即从黄巾起义到曹操平定平方,是第一个单元。这是天下由合而分的时期。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直接导火索。184年,张角、张梁、张宝领导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被各地统者的联合武力镇压下去,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群雄并起,各霸一方,拥兵自重。而汉朝的统治力和控制力日趋式微。各种矛盾持续激化。东汉中期以来的宦官与外戚之间的角力暴发。外戚何进与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明争暗斗以何进的被杀而告一段落,而西凉军阀董卓借平息朝廷内乱入京,擅兴废立,大权独揽。关东各郡起兵讨伐董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推袁绍为盟主,董卓劫持献帝前往长安避躲。而偏狭的袁绍无法维持联盟内的诸侯团结,反董联盟终归破裂,各股武装之间连年征战不已,“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华大地成了人间地狱。
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统一的努力开始了。董卓被朝廷内部的忠于汉室的势力杀掉,而各种武装之间的互相拼杀整合,北方逐步形成了两大势力。一是曹操,一是袁绍。志大才疏的袁绍不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在官渡一战中,主力被歼,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原。而他又挟此战余威,平定了辽东,终于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孙吴一方,也在东南一带站稳脚跟。
第三十四回到第五十回,写三分鼎立局面的奠定。重点写了曹操与孙权之间的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丧失了军队的大部,此后便无力南侵。而刘备得孔明之助,有了明确的西进意图。
第五十一回到一百一十五回是第三单元。虽然时有魏吴故事穿插其间,但作者的重点却是在叙写蜀刘一方的活动。向西发展逼走懦弱无能的刘璋,刘备成为蜀地之主,开始积极筹划统一大业。而讨伐东吴,彝陵之战大败,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于是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等惨淡经营。接下来开始了壮阔的北伐战争。六出祁山不果,诸葛亮客死五丈原,姜维继承遗志北伐。这一段正是天下分久必合的努力阶段。
第一百十六回到一百二十回写三家归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分而合的阶段正式完成,天下归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傅鲁王长e
2017-03-10 · TA获得超过3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4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尊刘贬曹,

《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在道德史观的笼罩下,在“仁义”与“政治”之间,作者的创作心态必然倾向于前者,这本来就是政治道德化、历史道德化的必然要求,即使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依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核所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2054a73f
2017-02-25 · TA获得超过5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6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之中的最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明,英雄的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新的英雄还会出现,时代衍生英雄,不过不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成为后世人们谈话的一部分,是做一个善人,还是恶人,全看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aoren22496daf7
2016-11-04 · TA获得超过3.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37%
帮助的人:1947万
展开全部
尊刘抑曹,标榜忠义的精神,同时说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因果真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