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全剧最好的比喻,就是这个朝廷与家庭,官员与媳妇的比喻。
这个比喻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嘉靖皇帝说胡宗宪是“媳妇”,处于皇帝、严党、清流与百姓之间,进退不能。第二次是严嵩对胡宗宪说自己是媳妇,既要照顾皇帝,又要照顾自己的党羽,自然还要兼顾百姓(当然,他的意思是不能激起民变)。最后一次就是嘉靖帝即将驾崩时徐阶的回话,这次终于将“媳妇”的真谛说了出来:皇帝是父祖,百姓是子女,而所有大明的官员是“媳妇”,就算是屈了子孙,也不能苦了公婆。
在朝中,官员处于百姓与皇帝之间的两难境地;相对应地,海瑞家就是朝廷的缩影,这一两难境地在海瑞妻子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谁让剧中所设定的“媳妇”就是这般的费力不讨好呢:海瑞妻子在出场时只是让女儿去给婆婆送了个饭,就换来婆婆一句“告诉阿母,阿婆还没死呢”;海瑞在初次离家时对妻子说的是“孝顺婆婆,照顾阿囡”,丝毫没有提及要妻子保重自身。海瑞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就是皇帝在国家中地位的缩影。海母的一些决定,不可以说毫无道理,但也是绝对的不近人情,从未真正考虑过儿媳的感受,就算是为了儿媳好,关注点也是在海家的传宗接代上。也正是婆婆出于自尊在儿媳即将生产时执意回海南的决定,导致了海瑞妻子在雷州难产,母子俱亡的后果。
另一个细节是,海母后来和李时珍讲起海瑞女儿落水,海妻惊动胎气导致流产时“最想念李太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想救自己的孙女,更不是为儿媳减轻痛苦,而是希望李时珍能够保住海妻腹中的胎儿,因为那可能是个男孩子,可以为海家传宗接代。这其实也是嘉靖皇帝对待他的“子孙”百姓的态度,他关心的是九州万方,关心的是千秋万代,哪里会有心思关心具体的一两个县的自己的子民呢?
海瑞的悲剧,在于他欲治国而未齐家。他在朝中做了一个好“媳妇”,敢于冒犯“公婆”皇帝直言劝谏,为了子孙的利益去争;而在家中,他却依旧是百官在朝中的缩影,他们都是一样的“媳妇”。
而现代观念所谓的进步性,好就好在从观念上消灭掉了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百姓的“父祖”,好就好在至少官员不能冠冕堂皇地说出徐阶的这番话,好就好在至少很多家庭都不会再上演海妻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