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跟法律有什么区别?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宪法是母法和基本法,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就是母与子的关系或原则与细则的关系。根据宪法可以更改法律,任何法律却不得与宪法抵触,抵触则无效。

2020-09-09 广告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施行)。第三章 工伤认定,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伟创律师事务所提供
展开全部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 所有其他的法律都不能有违背宪法宗旨的条律
直观点讲宪法就是法律中的法律
直观点讲宪法就是法律中的法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宪法是全国人大三分之二通过
法律是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半数通过
法律是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半数通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宪法与一般法律相比,大致有如下特点:
1、 根本性。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如:国家的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等。
2、 最高权威性。宪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3、 原则性。宪法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将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交给下位法解决。
4、 纲领性。宪法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其自身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宪法不仅应该确认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建国方案,而且应该确认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宏观发展思路。
5、 相对稳定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宪法能否保持应有的权威和尊严。因此,要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1、 根本性。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如:国家的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等。
2、 最高权威性。宪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3、 原则性。宪法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将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交给下位法解决。
4、 纲领性。宪法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其自身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宪法不仅应该确认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建国方案,而且应该确认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宏观发展思路。
5、 相对稳定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宪法能否保持应有的权威和尊严。因此,要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