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精彩的语言打造历史课堂

 我来答
lihongwei41
2017-03-28 · TA获得超过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24万
展开全部
.1. 构建合理的历史叙述框架2.历史知识要科学、准确3.历史课主题一定要鲜明4.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5.历史讲述要有思想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但连知识都说不清的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总之,教师的讲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 打造课堂精彩的历史讲授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是师生生命力焕发的场所,是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是师生气象万千、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广阔天地,是师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话,课堂就“好像炒菜忘了放盐,无滋无味”.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是最灵动的部分,学生们喜欢历史课最浅显的一个理由:就是教师讲得好. 讲授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由此可见讲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讲授,提供给学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进行学习的机会.它可以帮助学生释疑,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动作图式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发现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加深理解.新课程主张要以学生为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有一种误教师不能够在课上多讲,讲多了就会使学生被动.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相当可怕的,长此以往的话,不仅不能使历史课堂变活,可能还会毁了历史教学.在历史课上,教师不但要讲,而且不能少讲.关键是怎么讲?才能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从历史课的性质上来讲,历史课的学习与中学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既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课那样以操演为主,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规形态,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内容是过去的人类活动,不可能通过实验加以重演,很多也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大多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听他人讲述历史)、读(阅读有关历史的书刊)、看(考察历史的遗迹)等,而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也不外如此,其中,听课又是获取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如果历史教师放弃讲授历史,就可能阻断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1.构建合理的历史叙述框架影响教学效果最为直接的因素是教师叙述的框架.框架合理,听者的思路就明确,对知识的接受度就高,互动的情绪就浓.书本的知识框架很容易左右教师的思维,教师往往陷入“照本宣科”的套路上去,而这样的方法通常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最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课堂叙述结构.例如,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关于文艺复兴一目,教材从背景、核心、表现、扩展、意义等几个角度对文艺复兴进行了叙述.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本的结构去讲述的话,课堂肯定索然无味.而海南中学解爱群老师的设计就很有特色.文艺复兴:(1)找寻曾经的辉煌(2)千年沉沦与唤醒(3)谁在呼唤?——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4)文艺复兴与文明进程(5)文艺复兴与我们.仅从题目的名称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的建构,这样的叙述,这样的课堂,效果一定不错.2.历史知识要科学、准确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东西,任何人都不可能重现.但也不是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可以任意发挥、篡改,我们要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真实.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去准确、科学地传授.当然,要想准确地传授并不难办,照本宣科就能做到.关键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丧失了历史知识的无限兴趣,丧失了教学过程灵活的方法,丧失了历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所不提倡和鼓励的.我们提倡和鼓励的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有创新意识的课堂,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和联系,整理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传授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然后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有的老师喜欢在课堂上云天雾地,化正史为演义,不注意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知识或者错误的理解,这样的课堂越是吸引学生就越可能使学生走进误.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科学准确呢?笔者认为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严谨治学,通过对教材认真的钻研和正确的理解,以准确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务实的教法,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例如,某教师在讲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的“洋务运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题:“有人依据洋务动中李鸿章的卓越表现,认为李鸿章是一个改革开放者,而不是卖国贼,你能说明理由吗?”开始,我以为教师设计此问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区分“改革开放者”与“卖国贼”两个不同概念,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但从教师的解说来看,他是一个激进主义“开放者”,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听其他教师讲授有关“洋务运动”内容时,所发现的类似问题.说心里话,关于李鸿章是否为卖国贼,不同的人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可以在史学界展开学术讨论,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肯定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则是错误的.这种历史创新教育的出现,既是我们历史教师功力不足和思想浮燥的表现,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理想信仰淡薄和国家民族观念缺失的折射.历史教育是一门修身养性之学.历史课必须强调科学性,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教育的使命,直接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历史课主题一定要鲜明历史新课程采用的是专题史教学方式,这种专题史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例如,必修一的主题是政治活动;必修二的主题则是经济活动;必修三的主题则侧重的是思想文化.同样的内容,主题不同,侧重点就不同,呈现的内容也就不同.例如,欧盟的问题,必修一政治专题突出的是欧洲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而必修二经济专题则强调欧洲为了增强经济竞争力而进行的联合,强调作为经济区域化的典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教师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历史课的主题,否则,即使你讲的再生动,离题万里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个老师在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维新变法”一目时,他设计的子标题是:维新变法的背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维新变法的失败及其原因;维新变法的意义.我们先不说他的讲述有无情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就单从他的设计上就没有突出主题.必修三的主题是思想,这节课的主题是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是戊戌变法这一政治活动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4.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89页.)所谓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它同时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呆板抽象的的授课语言,不仅不容易为学生理解,而且会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呢?笔者认为教师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①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口语化意味着通俗.②教学语言要幽默.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③要适当穿插典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古今中外人物典故,以发挥形象思维的力量.④要使用多种方法.讲解叙述应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可以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这一点上北师大附中的纪连海老师做得非常好.那么,纪老师为什么能如此让学生喜欢他的课呢?他常说,他把中学历史教师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他热爱这项事业,他喜欢给学生上课,学生也喜欢上他的课.他的历史课不仅吸引了电视机前的诸多观众,也让他的学生觉得上历史课是种快乐的享受!在他的课上,他会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使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丰满起来,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教学中,纪连海还有一个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他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地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纪老师每节课都会用到评书的语言.评书的语言讲究的是什么呢?是贯口.就是不停地说.一环扣一环,紧紧相扣,说得特别快.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大量的分析.那么相声是什么呢?相声强调的是伏笔和包袱.”即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吊足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风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5.历史讲述要有思想历史,过去的事,不是为了让后人慨叹流泪或者沾沾自喜,而应该让后人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责任必须承担.人们常说:“历史使人明智”,可是,如果我们讲述历史时并不懂得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审视、去思考、去诠释,那么.我们和学生永远无法达到“明智”的境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从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是历史课堂的灵魂,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时要有独到的思想,能给人以启发. 例如,海南中学的解爱群老师的“文艺复兴”一课,现摘录一段该课的实录.“‘文艺复兴与我们’.‘人文主义’是被说滥的词语.书本早就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文主义’;在中国,直到最近国家才提倡所谓的‘以人为本’.600多年前在意大利觉醒的意识,600年后刚刚成为中国的一句时髦口号.……面对另一种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保护历史.……瞧瞧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教堂每天当当地敲钟,罗马时期的雕刻站在罗马地铁的出口.寻常人家的回廊或巷口,古老雕饰比比皆是,几百上千年的小井还在街边好好地蹲着呢……我们毁掉了多少文化艺术.北京作为古城已经给毁掉了,太多的中国古城被毁掉了.……”该课的价值追求就定位在了“历史教育”——高度的思想性上.使学生在听后自然而然的会反思自己的国家、社会、个人对待历史的行为,同时也会逐渐的形成历史的意识和责任.而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和魅力.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但连知识都说不清的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