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10

网上找不到下载麻烦有的发给我谢谢215983807@qq.com... 网上找不到下载 麻烦有的发给我 谢谢 215983807@qq.com 展开
 我来答
而低级阶段
2013-0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做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

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