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17-01-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一、培养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即“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工作到忘我,时间过得飞快而愉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从小就体会过为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因此,如果能让孩子从爱好出发,如让喜欢解数学题的孩子多做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喜欢写作的孩子在学习之余积极投稿。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主动去体味这种感觉了。又如将一些公式、知识等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熟悉、有亲切感;避免浮躁,引导他们透过知识之皮毛看到其真正的内涵,当他们真正去思考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当心里有了成就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赞赏。另外,不要太注重学习成绩,只要他努力了,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要责怪,不妨和蔼的对他说:“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现。”
他们的自我成长就是在这样的鼓励和期望中完成的。培养兴趣就是要在参与中培养,在成功中提高。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投其所好,鼓励其每一次的成功和与众不同。如果"心中喜悦",势必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充分全面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注意倾听他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和问题,并及时帮助和指导。我觉得尊重才会平等,和谐才能轻松,只有在宽松、自主、愉悦、合作的氛围中,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意去思考、探究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充分张扬个性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运用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敢说、敢想、敢做、敢问,为学生提供敢于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只做教给学生1+1=2的教书匠,而要做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明白教什么,还要懂得怎样教,更要清楚为什么教。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求老师必须真正把握学科教学和学习的特点、重点、难点,把握学生的学情,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索学习。同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实现了教师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根本转变。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
例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局,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如果在讲课时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这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自主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三、运用多边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我觉得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让孩子自订学习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米歇尔·惠特尼在《孩子,你开窍了》中建议,让孩子想想长期和短期目标,试着让他们自己订计划。不过,惠特尼建议,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成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孩子的强项和弱项
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但语文成绩优秀,教师不要强求他们把两门功课都学好,而应该抱着“优势更优,弱势成绩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师为了鼓励那些有美术特长的孩子,让他们正面感受到被喜爱、被信赖,于是就在家中挂满了这些孩子的图画,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同时,这位老师还经常赞赏这些孩子将来一定会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去发挥优势,此外,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弱项太差,同样会努力学习其他的学科。
3.让自主学习成为孩子学习的驱动力,这样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我觉得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越俎代庖的行为,让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家长对孩子的呵护固然令人理解,但切莫过了头。建议家长做到三点:第一,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作业,启发其领悟学习的真正快乐;第二,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向老师、书本学习,父母不可替代;第三,鼓励孩子学会吃苦,无论作业做得多晚,都鼓励他自己钻研,如反复思考后依然不懂,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些启发或鼓励孩子和同学讨论。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只要教师能够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设计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
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就会慢慢实现。
到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会觉得学习不是用来填满时间的,而是用来充实心灵的。我们期待那一天!
一、培养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即“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工作到忘我,时间过得飞快而愉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从小就体会过为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因此,如果能让孩子从爱好出发,如让喜欢解数学题的孩子多做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喜欢写作的孩子在学习之余积极投稿。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主动去体味这种感觉了。又如将一些公式、知识等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他们觉得熟悉、有亲切感;避免浮躁,引导他们透过知识之皮毛看到其真正的内涵,当他们真正去思考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当心里有了成就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赞赏。另外,不要太注重学习成绩,只要他努力了,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要责怪,不妨和蔼的对他说:“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现。”
他们的自我成长就是在这样的鼓励和期望中完成的。培养兴趣就是要在参与中培养,在成功中提高。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投其所好,鼓励其每一次的成功和与众不同。如果"心中喜悦",势必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充分全面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注意倾听他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和问题,并及时帮助和指导。我觉得尊重才会平等,和谐才能轻松,只有在宽松、自主、愉悦、合作的氛围中,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意去思考、探究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充分张扬个性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运用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敢说、敢想、敢做、敢问,为学生提供敢于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只做教给学生1+1=2的教书匠,而要做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明白教什么,还要懂得怎样教,更要清楚为什么教。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一贯正确的指导者”,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引路人,要求老师必须真正把握学科教学和学习的特点、重点、难点,把握学生的学情,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索学习。同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操作者,实现了教师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根本转变。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摆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
例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局,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如果在讲课时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这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自主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三、运用多边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我觉得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让孩子自订学习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米歇尔·惠特尼在《孩子,你开窍了》中建议,让孩子想想长期和短期目标,试着让他们自己订计划。不过,惠特尼建议,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成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孩子的强项和弱项
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但语文成绩优秀,教师不要强求他们把两门功课都学好,而应该抱着“优势更优,弱势成绩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师为了鼓励那些有美术特长的孩子,让他们正面感受到被喜爱、被信赖,于是就在家中挂满了这些孩子的图画,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同时,这位老师还经常赞赏这些孩子将来一定会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去发挥优势,此外,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弱项太差,同样会努力学习其他的学科。
3.让自主学习成为孩子学习的驱动力,这样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我觉得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越俎代庖的行为,让孩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家长对孩子的呵护固然令人理解,但切莫过了头。建议家长做到三点:第一,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作业,启发其领悟学习的真正快乐;第二,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向老师、书本学习,父母不可替代;第三,鼓励孩子学会吃苦,无论作业做得多晚,都鼓励他自己钻研,如反复思考后依然不懂,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些启发或鼓励孩子和同学讨论。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只要教师能够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设计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
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就会慢慢实现。
到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会觉得学习不是用来填满时间的,而是用来充实心灵的。我们期待那一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