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展开全部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来说,当前对以下几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尤为重视。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有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即有了内部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低年纪小朋友语文学习注重于读、写两方面,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读。
做每件事最好都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接下来就是精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还没有被扼杀,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至少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黑格尔曾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2、写。
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2)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就的,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有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即有了内部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低年纪小朋友语文学习注重于读、写两方面,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读。
做每件事最好都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接下来就是精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有些老师担心,一年级学生小,不会提出什么问题。其实,正是因为他们小,他们的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还没有被扼杀,只有从小培养,才能提出更多更精彩的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至少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黑格尔曾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该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教给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2、写。
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2)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就的,教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