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或的用法
1、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或有的事。
出自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2、做副词,意思是有时。
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做副词,意思是又。
出自先秦·佚名《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一般都要现场设立监酒官,还辅设个史官来监督。有人喝酒喝醉了当然不好,也有人喝不醉反倒不满足。)
4、做副词,意思是或者;或许。
出自东晋·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前行迷失在旧途,顺应自然或许可以通行。)
5、做形容词,通“惑”,表示迷惑的意思。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没能如期同卫青同攻单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
1、做代词。
表有的;有的人;有的事。
例:战国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
译:有的人走了百步就停下了。
2、做副词。
表有时。
例: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译:有时使用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
3、做副词。
表又。
例:春秋佚名《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现场设立监酒官,又辅设个史官来监督。
4、做副词。
表或者;或许。
例:晚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冯婉贞》:“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译:象猿猴那样进攻,象鸷鸟那样攻击。也许能免除灾难吧?
5、做形容词。
表通“惑”,迷惑。
例:东汉班固《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
译:(在大将军卫青同单于会战时,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没能如期同卫青同攻单于。)
扩展资料
1、或(huò),在现代汉语中时可不译,时可译作:有、某、有的(事物、时处、情况等)、有时、有人。
2、或,古音yù,通「域」。《新华字典》《辞海》等中,现代汉语中“或”非多音字。按《康熙字典》“域”和古字“或”皆为『越逼切』,属平水韵十三职部,入声,应与“一”同。
3、“或”作为逻辑词时表示有且不定。数学逻辑连词中的符号表示为: ∨
例: p或q ,记作 p∨q。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或
或(音惑),惑也,《毛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音惑又音域),则不可得。有靦面目(靦音腼),视人罔极。蜮,短狐也(清阮元挍勘云:蜮短狐也小字本相台本同案段玉裁云弧作狐误是也释文蜮下云短狐也正义云蜮短狐今说文本蜮下皆误汉书五行志注作弧不误)。靦,姡也(姡音花,面丑也。又音活,羞愧)。郑玄笺云:使女(音汝,下同)为鬼为蜮也,则女诚不可得见也,姡然有面目,女乃人也,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蜮音或(音惑),沈又音域,状如鼈,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短狐,应作短弧,故俗称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云:射人影。经典释文云:靦,土典反。姡,户刮反,面丑也。孔颖达疏云:研穷而不得其情,於是怒而责之,言汝若为鬼也为蜮也,则诚不可得而见,不须与我为诅。今汝有靦面目,乃是人也,瞻视於人,无有极已之时,我必将与汝相见,汝宁不披写(音泻)汝情,不与我盟诅乎?以疑尔谮我之故,我作此八章之善歌,穷极尔反侧之情,冀得其实也。洪范五行传云:蜮如鼈,三足,生於南越,南越妇人多淫,故其地多蜮,淫女惑乱之,气所生也。陆机疏云:一名射影,江淮水皆有之,人在岸上,影见(音现)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故曰射影。南人将入水,先以瓦石投水中,令水浊,然後入。或曰:含沙射人皮肌,其疮如疥是也。
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说文》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2)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3) 用作虚词
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4)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如:或若(假使,倘或)
(5)“或”门:
百科里面有,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用动词意思为看见,看到;进见,会见。
作为名词时可以表示看法,见解。
古文中常用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形容词时表示现有的,明显的等。
见jiàn
(1)看法~解
(2)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3) 接触,遇到:怕~风。~习。
(4)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5)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6) 会晤:会~。接~。
(7)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8)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9)郑码:LR,U:89C1,GBK:BCFB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通假字:即是通假字,便在于通,意义相近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