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实行什么民族政策

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句话反映了明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明修长城清修庙 这句话反映了 明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展开
 我来答
ammylee100
高粉答主

2019-04-05 · 三农问题与农业发展研究
ammylee100
采纳数:21 获赞数:4796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明朝民族政策主要是通过卫所体系来实施的,明宣宗说:“今天下兵政之本系于五军”军能修其政令,以表率天下,都司卫所使各理其职,则武备充实,足以壮中国、服四裔,天下国家永安靖。”具体而言:

1、对汉族聚居区或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采取较为严格的民族管理与融合政策,把少数民族统一编入卫所(一部分编入府、州、县)里统一加以管理;

2、在汉族集居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则采取驻扎汉军和收编土著相结合的办法加以管理,较多吸纳土著首领参与卫所的管理;

3、在更远一些的少数民族集居区,实行“因俗而治”、“以夷治夷”,以土司和糜卫所官职为框架,采取更加灵活的民族政策。

扩展资料:

明朝的民族政策同前后两朝即元、清相比,是比较开明的。

明朝经济、文化领域各种成就的取得,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与融合,而这又应归功于明朝处理民族问题的某些政策的成效。

明朝的民族政策虽然本质上仍是一种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但同前后两朝即元、清的民族政策相比,还是比较开明的。

元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将境内的各个民族按被征服的先后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公开实行歧视与压迫汉人与南人的政策。

清入关统一全国后,不仅实行与之相似的划分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四个等级的民族政策,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蒙古、汉军、汉人和其他族人,而且公然推行薙发令,用屠刀强迫广大汉人薙发易服,改从满洲的风俗习惯。

明朝建立时,不仅抛弃划分民族等级的做法,公开申明对各个少数民族要坚持华夷一家、一视同仁的态度,而且对各个少数民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保留少数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揭示政策演变轨迹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19-04-0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3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1.4万
展开全部

明朝民族政策:

1、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和留居内地的蒙古族和回族采取同化政策,限制他们互相通婚,鼓励他们汉化,对于反抗明朝的少数民族则严厉镇压剿灭;

2、对于关外的蒙古族和满族则羁縻统治,同时以夷制夷,分而治之,胡萝卜加大棒.明修长城清修庙 意思是说明代化了很多的资源去修建长城,但没能挡住清的入关.而清代没有修建长城,而是在承德修建了外八庙,通过与游牧民族的安抚和结盟的政策,顺利的控制了草原地区.

扩展资料:

明朝组织与管理

明朝的朝贡事务由礼部负责,礼部设于洪武元年(1368),礼部下设主客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蕃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凡贡必省阅之,然后登内府,有附载物货,则给值。

若蕃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使还,上其风土、方物之宜,赠遗礼文之节。诸蕃有保塞功,则授敕印封之。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人。

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其返,则以镂金敕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其交通漏泄。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外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野草苍茫
2015-04-20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野草苍茫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8722 获赞数:215718
百度知道17级,帮助1000万人以上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许多历史学家颂扬满清,有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民族政策,特别是时常以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元朝的民族政策相比,以证明清朝统治者的开明。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元朝实行的是民族压迫政策,将全国人分为四等。并废除科举,强烈排斥汉族文化,但毕竟没有强令百姓剃发易服。其民族政策虽然愚昧极端,却还有开明一面,对各民族风俗更是兼容并包。满清对汉族虽然表面怀柔,尊孔尚贤,但一道剃发令却是毁了汉族千年的衣冠文明。而在科举取士和选拔官吏上,更是有许多不公平的政策,所谓科举取士满汉比例各半看似公平,但满族人口远远少于汉族,其实是以表面的公平替代了实际的不公平。而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虽也表面满汉平衡,但多以满族大臣为首,汉官只处于从属地位。康熙朝时两个满族大学生明珠和索额图党争,把国家祸害的乌烟瘴气,乾隆时满族大臣和绅专权,更是把国家闹的财力枯竭。

2、 何况,满清贝勒分管六部,更是掣肘汉族大臣的权利。满官见皇上称奴才汉官则称臣,称呼差别就可看出亲梳冷热。同时满汉不通婚更是歧视政策。文字狱更是杀害了多少汉族人才,乾隆修《四库全书》,对文化的毁灭比秦始皇更可恨。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满族文化最终还是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但由此说满清统治者民族政策开明则是不对的。与元朝统治者相比,满清的民族政策是相对开明的,但其中也是有极大的保守和狭隘。奴化思想的教育更是给中国人心中种下了劣根性。

3、相比之下,明朝的民族政策比满清则开明的多,明朝初期,对归附的蒙古王公一律礼遇之,没有半点歧视。俘虏的蒙古兵也一律优待,愿留在中原的则分其田地助其安家,愿回蒙古草原的也为其发放路费。明朝灭元时多数蒙古被俘士兵多数愿留在中原,最终被汉化。对新疆西丄藏的册封更是尽显胸怀。朱元璋更是说:无论蒙古,色目人等,尽为中华子民,需平等待之。满清平定西域,屠杀了整个准葛尔蒙古,而明朝无论是徐达西进甘肃青海还是永乐皇帝扫北,都未出现过类似的民族杀戮。因此整个明朝西北和西南一带,基本没有出现过大的民族反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宇文兰依薏苡
2015-04-18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宇文兰依薏苡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2163 获赞数:34210
毕业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对语言类问题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总的来说是
1、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和留居内地的蒙古族和回族采取同化政策,限制他们互相通婚,鼓励他们汉化,对于反抗明朝的少数民族则严厉镇压剿灭;
2、对于关外的蒙古族和满族则羁縻统治,同时以夷制夷,分而治之。
具体来说:
1 明初洪武、永乐创业时期开拓进取的民族政策
对蒙古民族的“威德兼施”政策,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从乘胜北击到固守疆圉,采取“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指导思想,固守疆圉后的主动出击。
对南方各族的“德怀”措施,统一两广、西南采取“严明军纪,先抚后征”,同时对南方各族有限剿捕
2 洪熙、宣德守成时期民族政策的调整
以求和平求安定为主要目的民族政策
对蒙古各部的“顺则抚之,逆则御之”政策,对西北和东北各族的抚谕,对南方各族的以抚为主,有限征剿政策
3 正统、景泰转折时期明朝民族政策的再次调整
正统初期明朝的“北防南抚”政策
对蒙古“慎固封守”策略,对南方民族的招抚政策
4王振专权与明朝民族政策重心转移
宦官王振主导下的“示威荒夷”,明朝对南方其他各族的抚剿之策
5正统后期对蒙古等北方民族政策的失误
坐视瓦刺的强大而无所作为
6明景帝在位时期的民族政策
于谦保卫北京与对瓦剌积极防御政策的确立,之后有景泰和议,明朝对东北、西北各族的“外示怀柔,内切防备”政策,对南方各族的“可抚则抚,可剿则剿”政策
7天顺至正德缓慢衰落时期的民族政策
蒙古分裂后明朝对蒙古各部的防守与招抚,由“慎固封守”到相机出击,对蒙古各部的有限招抚
对南方各族政策由以抚为主到以剿为主的转变
“兴复哈密”“抚安东夷”
8明朝对藏区羁縻怀柔政策
9嘉靖至万历年间内忧外患交织时期的民族政策
蒙古的重新崛起,对蒙古的严密防守和“封贡”政策的确立
对南方民族以剿为主,放弃哈密辽东兵败
10 天启、崇祯年间国势不可收拾时期的民族政策
明对南方民族的征剿,征剿西南土司,明朝对岭南地区各族反抗的镇压,但陷在剿“贼”与御“虏”的两难抉择又倾倒在“贼”、“虏”的交替进攻之下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一看《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 作者:刘祥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博风文学社
推荐于2017-10-07 · TA获得超过10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1、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和留居内地的蒙古族和回族采取同化政策,限制他们互相通婚,鼓励他们汉化,对于反抗明朝的少数民族则严厉镇压剿灭;
2、对于关外的蒙古族和满族则羁縻统治,同时以夷制夷,分而治之,胡萝卜加大棒。
明修长城清修庙 意思是说明代化了很多的资源去修建长城,但没能挡住清的入关。而清代没有修建长城,而是在承德修建了外八庙,通过与游牧民族的安抚和结盟的政策,顺利的控制了草原地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