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不是啮齿类动物及啮齿类动物的定义是什么?
兔子不是啮齿类动物。
解析: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
兔子在分类上是兔形类而非啮齿类。兔形类和啮齿类一样,都有大型且没有齿根的门齿,这类门齿会终生生长,因此兔子和其它啮齿类动物一样,需要通过不断的咬东西磨牙,才能保证嘴唇可以正常闭合。
正是因此,它们还曾一度被早期的博物学家归类为啮齿目动物,但是兔子是属于兔形目动物,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分支,跟啮齿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兔形类的上颌有有两对门齿,其中较小的一对在大门齿的后方;而啮齿类则只有一对。此外,用臼齿咀嚼时,兔形目是横向咀嚼;而啮齿类是向前运动的方式。
扩展资料:
啮齿类动物特征
许多的啮齿目动物都很小:南非小家鼠的成鼠只会长至6厘米长及7公克重,西南亚侏儒跳鼠也有相似或稍小的尺寸。但另一方面,亦有少许啮齿目动物如水豚可重达80公斤,而已知最大的啮齿目动物(已灭绝的莫尼西)则估计重约1000公斤,且可能重达1534公斤或2586公斤。
啮齿目动物在其上下颚各有一对门牙,这对门牙会不断地生长,且必须靠咬啮来将其持续磨短;而这也是"啮齿目"这一名称的由来。这些牙齿可用来切断树干、咬开果实外皮或做为防卫用途。啮齿目动物的牙齿外面有珐琅质,里面有外露的象牙质,所以可以在咬啮之间自行磨尖。
啮齿目动物没有犬牙,在门牙和前臼齿中间留有缝隙。几乎所有的啮齿目动物都以植物为食,尤其是以种子为食,但也有少数例外,会吃昆虫或鱼类。一些松鼠甚至会吃如主红雀科和蓝松鸦等雀形目的鸟类。
非啮齿目的其他目,如翼手目(蝙辐)、树鼩目(树鼩)、食虫目(鼹鼠、鼩鼱和刺猬)、兔形目(野兔、兔和鼠兔)和食肉目中的鼬科(鼬鼠和水貂)有时会和啮齿目相混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啮齿类
兔子不是啮齿类动物。
解析: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
兔子在分类上是兔形类而非啮齿类。兔形类和啮齿类一样,都有大型且没有齿根的门齿,这类门齿会终生生长,因此兔子和其它啮齿类动物一样,需要通过不断的咬东西磨牙,才能保证嘴唇可以正常闭合。
正是因此,它们还曾一度被早期的博物学家归类为啮齿目动物,但是兔子是属于兔形目动物,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分支,跟啮齿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兔形类的上颌有有两对门齿,其中较小的一对在大门齿的后方;而啮齿类则只有一对。此外,用臼齿咀嚼时,兔形目是横向咀嚼;而啮齿类是向前运动的方式。
扩展资料:
啮齿动物的繁殖力一般较强,但种间差异甚大。较大型的种类繁殖力往往较弱。河狸每年繁殖一窝,孕期105~107天,每窝1~4仔,幼体第二年才达到性成熟; 而黑线仓鼠每年可产3~5胎,孕期19~21天,每胎1~10仔,平均4.6仔,幼仔2~3个月龄时即达到性成熟。
在啮齿目中,以鼠科和仓鼠科的繁殖力较强,大都每年可繁殖两窝以上,很多种类的母鼠在哺乳期间即可交配怀孕,因此小家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年可繁殖10窝以上。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一般认为食物条件往往可成为影响鼠类繁殖的主要因素。繁殖力强的鼠类,容易形成较高的种群密度,给人类的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
啮齿动物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鼠类是猛禽和小型食肉毛皮兽的主要食料,是陆地生物群落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穴居鼠类的掘土活动对滞留雨水、疏松土壤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旱獭等洞穴可为其他益兽提供隐蔽场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啮齿类
啮齿动物(学名:Glires)是一个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兔、野兔和鼠兔)的演化支。啮齿(niè chǐ)动物,英文名rodent,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指啮齿目。
兔子不是啮齿类,定义: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啮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
啮齿动物(学名:Glires)是一个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兔、野兔和鼠兔)的演化支。啮齿(niè chǐ)动物,英文名rodent,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指啮齿目。
多数啮齿类在夜间或晨昏活动,但也有不少种类白昼活动。冬季活动量一般减少,在冬季到来前,或在体内贮存脂肪供蛰伏时用;或秋季开始储存食物。有些口中生有临时贮放食物的颊囊。生活在中亚沙漠区的细趾黄鼠有夏眠习性。
林区的种类常在树杈上、树洞内或树根下筑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两栖的个别种类在水边筑巢,部分洞口开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坝。
多数种类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动物性食物。许多鼠类与仓鼠类的臼齿咀嚼面都有适于碾磨植物种子的结构,有2~3列丘状齿尖或复杂的齿纹;以啃食树木为生的河狸则具有巨大而锋利的门齿和适于压嚼木质的阔臼齿。
啮齿类的牙齿数一般不超过22枚,但非洲的多齿滨鼠属有28枚牙齿,而新几内亚的一齿鼠只有4枚门齿和4枚臼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