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黄 道 婆 , 元 代 棉 纺 织 家 。 又 名 黄 婆 。 松 江 乌 泥 泾 镇 ( 今 上 海 县 华 泾 镇 ) 人 。 出 身 贫 苦 , 少 年 受 封 建 家 庭 压 迫 流 落 崖 州 ( 今 海 南 岛 ) , 以 道 观 为 家 , 劳 动 、 生 活 在 黎 族 姐 妹 中 , 并 学 会 运 用 制 棉 工 具 和 织 崖 州 被 的 方 法 。 元 代 元 贞 年 间 (1295 — 1296) 重 返 故 乡 , 在 松 江 府 以 东 的 乌 泥 泾 镇 , 教 人 制 棉 , 传 授 和 推 广 “ 捍 ( 搅 车 , 即 轧 棉 机 ) 、 弹 ( 弹 棉 弓 ) 、 纺 ( 纺 车 ) 、 织 ( 织 机 ) 之 具 和 “ 错 纱 配 色 , 综 线 挈 花 ” 等 织 造 技 术 。 她 所 织 的 被 褥 巾 带 , 其 上 折 枝 团 凤 棋 局 字 样 , 粲 然 若 写 ” 。 由 于 乌 泥 泾 和 松 江 一 带 人 民 迅 速 掌 握 了 先 进 的 织 造 技 术 , 一 时 “ 乌 泥 泾 被 不 胫 而 走 , 广 传 于 大 江 南 北 ” 。 当 时 的 太 仓 、 上 海 等 县 都 加 以 仿 效 。 棉 纺 织 品 五 光 十 色 , 呈 现 了 空 前 盛 况 。 黄 道 婆 去 世 以 后 , 松 江 府 曾 成 为 全 国 最 大 的 棉 纺 织 中 心 。 松 江 布 有 “ 衣 被 天 下 ” 的 美 称 。 松 江 人 民 感 念 她 的 恩 德 , 在 顺 帝 至 元 二 年 (1336) , 为 她 立 祠 , 岁 时 享 祀 。 后 因 战 乱 , 祠 被 毁 。 至 正 二 十 二 年 (1362) 乡 人 张 守 中 重 建 并 请 王 逢 作 诗 纪 念 。 明 熹 宗 天 启 六 年 (1626) 张 之 象 塑 其 像 于 宁 国 寺 。 清 嘉 庆 年 间 , 上 海 城 内 渡 鹤 楼 西 北 小 巷 , 立 有 小 庙 。 黄 道 婆 墓 在 上 海 县 华 泾 镇 北 面 的 东 湾 村 , 于 1957 年 重 新 修 建 并 立 有 石 碑 。 上 海 的 南 市 区 曾 有 先 棉 祠 , 建 黄 道 婆 禅 院 。 上 海 豫 院 内 , 有 清 咸 丰 时 作 为 布 业 公 所 的 跋 织 亭 , 供 奉 黄 道 婆 为 始 祖 。 在 黄 道 婆 的 故 乡 乌 泥 泾 , 至 今 还 传 颂 着 : “ 黄 道 婆 , 黄 道 婆 , 教 我 纱 , 教 我 布 , 二 只 筒 子 二 匹 布 ” 的 歌 谣 。
【简介】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评价】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歌颂的就是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黄道婆的墓,并且树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铭刻着她的光辉业绩。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简介】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评价】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歌颂的就是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黄道婆的墓,并且树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铭刻着她的光辉业绩。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leipole
2024-11-29 广告
2024-11-29 广告
雷普电气,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们leipole雷普始终秉承创新引领、品质卓越的理念,专注于电气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我们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电气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建筑智能化等多个领域。通过不断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leipole提供
展开全部
黄道婆,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生年无纪录,一说是1245年,由於家庭贫苦,十多岁时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约1295年,回到松江乌泥泾,从事纺织,教当地妇女棉纺织技术,并且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从此,松江的纺织业发达起来。
生年无纪录,一说是1245年,由於家庭贫苦,十多岁时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堪家庭虐待,随黄浦江海船逃到海南岛崖州。在崖州随黎族人学习纺织。约1295年,回到松江乌泥泾,从事纺织,教当地妇女棉纺织技术,并且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从此,松江的纺织业发达起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到百度百科
或者维基百科
黄道婆
维库,知识与思想的自由文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黄道婆,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元贞年间, 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扦、 弹、纺、织工具(如搅 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离乡背井苦学艺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县龙华公社)人。南宋末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江南地区人民长期蒙受统治者的掠夺与压榨,遇到旱涝之年,人们纷纷逃荒。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数盛行的社会中,妇女更是如牛马般在苦水中煎熬。黄道婆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当童养媳,而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蛮横的丈夫。一天,由于劳累过度,她织布时速度慢了一些,公婆、丈夫以此为借口,将她毒打一顿,锁在柴房里不给她饭吃,不让她睡觉。黄道婆无处诉苦,便横下一条心,在房顶掏了一个洞,逃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9%BB%84%E9%81%93%E5%A9%86&variant=zh-cn
或者维基百科
黄道婆
维库,知识与思想的自由文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黄道婆,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元贞年间, 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扦、 弹、纺、织工具(如搅 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离乡背井苦学艺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县龙华公社)人。南宋末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江南地区人民长期蒙受统治者的掠夺与压榨,遇到旱涝之年,人们纷纷逃荒。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数盛行的社会中,妇女更是如牛马般在苦水中煎熬。黄道婆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当童养媳,而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蛮横的丈夫。一天,由于劳累过度,她织布时速度慢了一些,公婆、丈夫以此为借口,将她毒打一顿,锁在柴房里不给她饭吃,不让她睡觉。黄道婆无处诉苦,便横下一条心,在房顶掏了一个洞,逃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9%BB%84%E9%81%93%E5%A9%86&variant=zh-cn
参考资料: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9%BB%84%E9%81%93%E5%A9%86&variant=zh-cn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3-18
展开全部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