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事情自己明白它非常重要,但是确不愿意去做?
关于这个问题
我认为有一种是天生的使命,那是非做不可的,所以有一些事情明知后果,却有不得不做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这无论你怎么想,都必须去完成这是很明显的惰性心理,所谓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懒惰的本性;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不想改变老做法、老方式。
高三这一年兵荒马乱,内心又纠结又痛苦,每天都在反省学习不足中渡过。
早知今日,当初高一时就该提前入手,毕竟高一是我们拥有最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的一年,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多掌握一些知识和能力,多积累一些学习材料,多养成一些好习惯,会使你在高三时有很高的效率,使你轻松很多(相对来说),无论上在心态还是学习上。而很多东西如果你从高三才开始的话,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供你自己支配,会手忙脚乱,感觉做什么也来不及了。
1.最重要的一条:别人的学习方式只是别人的,适合你的、能为你所用的才是你的。
2.从高一开始就注意收集字音,字形,成语之类的,不用特意去找,只要把平时练习、考试中遇到的、不太清楚的记下来就行了。建议记在小本子上(第9条会详细说明),有空就看看,这样高三会少话点力气而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3用尽可能认真端正的态度对待数学。刚学数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初中学过。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就放松大意。高中数学的特点是课本的你全会,可做题就不一定会了。当然,课本还是要掌握好的,那是基础。
4.建立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自己觉得有意思、有技巧的好题、典型题摘记到上面,供以后复习备考用。具体分类因人而异
总之,在合适时候去做自己感觉重要的事,不要等到失去,才去后悔自己没做。
生物进化的一种解释是人脑被分成许多模块并产生不同的时间。
有些模块形成于100万年原始阶段,有的形成于1万年前,有的形成仅几百年。像食物,颜色是DOS模块的底部,形成的时间是很长的,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在原始的社会交往中,这个脑模块大约形成于100万年前;数学、物理、语言学习这些模块,形成很短的时间。
当大脑背后的模块与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的底层模块发生冲突时,大部分的胜利都是底层的模块。
可能觉得做这件很重要的事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懒。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冲突
看到胸部的美丽会战胜冲动,当它是理智的,千百年来,几千年的进化而无需思考。但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茁壮成长。如果进化历史的祖先是冷酷的,我们现在就不会有了。福柯有一本叫《疯狂与文明》的书,它非常合理:文明实际上是违反人性的,人类文明是驯服野性和驯服底层模块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各种规范,并为此付出了压抑人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