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一到十写法: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扩展资料:
大写本意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有一些沿用至今,另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失、忘却。
1、壹:专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译: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2、贰:变节,叛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3、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接见
4、肆:任意妄为
5、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
6、陆:高出水面的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7、柒:漆树或漆料
8、捌: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9、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诗经·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10、拾: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
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历史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起源于印度。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4 肆 5伍 6陆
7 柒 8捌 9玖
10 壹拾 100壹佰 1000壹仟 10000壹万
中间任何一位数为空用零来替代
连续几位都是空,用一个零就可以
金额到元要写整,到角写不写都行,到分不能写
1、壹2、贰3、叁4、肆5、伍6、陆7、柒8、捌9、玖10、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