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传统的历史教案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具有封闭性。而设计历史学案的目的则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具有公开性。教师在编写学案前应作两手准备:一是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参考资料,研究和分析教材;二是要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的学案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层次性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梯度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它有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一般来说,学案的设计包括导学目标、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反馈练习等。通常有三个层次:“读什么”。这是课本内容的梳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入理,由浅入深,将知识点拆分或整合,引导学生能读下去。“怎样读”。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发掘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明确知识点的网络,不至于出现“云深不知处”的历史空洞感。“为什么读”。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它需要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能力和情感价值方面的问题,比重一般较少。学案编制完成后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依据学案要求预习课文,注意知识点的逻辑联系,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并对学案适当的补充,大致对本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对一定问题尝试进行解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