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学习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

 我来答
新野旁观者
2018-06-1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085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 [1999] 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1] 21号),教育部决定,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势必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里,笔者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新课程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精神作为重要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把一些成功的课程开发方法、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升为课程理论、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中国教育乃至全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此为其一;其二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数学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学习的责任心和学习动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负起主要的学习责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地学习提供空间。而要实现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主导作为至关重要。比如,使用科学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教学中发现,仅有个别学生有科学计算器。而这些学生虽然说有,但也不能正确进行操作。究其原因是,学生买到计算器后,没有很好地阅读《科学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或者对说明书的内容不能理解,如换挡键的使用方法不明确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又如,教师总喜欢使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探究,但对于学生而言,要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那是比较困难的。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示范主导,否则,学生只能当“观众”,为教师的“表演”而喝彩,动手操作能力很难得到应有的提高。 发表论文
二、重视课堂纪律调控,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目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因学生“捣乱”课堂纪律而受当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案例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案件莫过于造成学生伤亡。因此,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利用过程性、阶段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课堂上某些学生的不良言论和行为。
实验区一位数学教师说,在她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为了说的话能够被注意,会爬到桌子上面。这种不良行为显然是不对的,教师必须给予制止。如何才能达到纠正这种不良行为的目的呢?笔者曾经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提醒有关学生注意纠正;其次,提醒全体学生今后不要再有类似的不良行为发生;第三,如有不改者,教师则运用阶段评价办法加强管理。实践证明,应用阶段性评价扛杆的调节,学生中的不良行为是很容易会得到纠正的。
三、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与能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阶段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结合心理学成果及教学实践,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联贯性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初中生有能力在一个相对联贯的知识系统中容易获得新知的内容,教材中可不必人为设置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因为人为设置“螺旋”,势必造成浪费宝贵的课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对某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设置知识的“螺旋式”上升还是必要的。比如,初中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学生学完第十三章实数后,紧接着学习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比较节约课时。因为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的问题本身就是第十三章在第十五章知识中很好地得到应用。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介入打乱了学生认知的联贯系统。当然,这或许就是教材编者,人为设置的函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果。笔者认为把现行的第十四章内容与第十五章教学内容的前后次序对换,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明智选择。
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对于数学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这个意义下,数学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那么,什么是数学模型呢?按照徐利治先生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一书中的提法是: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呢?笔者认为,平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题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应用拓展”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问题。这节课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时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选择具有典型的应用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比如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数学很有应用价值。可使他们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活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