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杨宪汪广阳和胡惟庸这三个人当宰相怎么样,刘伯温说这三个人都不行,朱元璋就生气了,前后让这三个人都做了一遍宰相,可惜最后都死的比较惨。
之后皇帝又问他胡惟庸如何?他先是夸人一顿,又再次给否决了。最后皇帝说那就只有你了,这是刘伯温回答说,虽然我的才能可以胜任,但是我嫉恶如仇,所以皇上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吧。
就是这个恶字让他把朱元璋给得罪了,皇帝一向偏爱李善长,而他的这个恶,就指的是李善长,这不是在说朱元璋识人不清吗?也是在此之后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再也不如从前了。
扩展资料
后来朱元璋称帝,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刘伯温为他出谋划策,立下的功劳更是多得不可数,也因此他登基之后对刘伯温也很是善待,而与此同时,李善长发展的也非常好。虽然说他们二人都是开国的功臣,但若是论起讨皇帝欢心的本领,他却比刘伯温要强很多,也因此他的升迁要快过刘伯温。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颂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据说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朱元璋向刘伯温提起三个人,分别是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并且问刘伯温他们三谁能够做宰相,刘伯温却说他们三个都不适合做宰相,而朱元璋很看好这三个人希望他们中有一个人能出任宰相,但却意外被刘伯温全部否定,因此十分生气。
朱元璋一直自诩刘伯温是他的“张良”,这一称号也证明了刘伯温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当然刘伯温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的事业中也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朱元璋对其十分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过问刘伯温。
后来李善长因为犯事被罢免宰相,因此宰相一职有空缺,而朱元璋心中却也有人选,但还是不放心,因此找来刘伯温想听听他的意思。朱元璋找来刘伯温并问他:“如今宰相之位有空缺,而朕心里却有三个人选,分别是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你觉得这三个人谁能够担任宰相一职啊?”
而刘伯温这个人也是绝无私心,一心为了大明王朝着想,他自己打心眼里觉得着三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都难担宰相一职,因此刘伯温直言不讳向朱元璋说了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听后因此十分生气,心想你说他们都不行难道就只有你行了,因此拂袖而去,也没有听从刘伯温的建议。
后来果不出刘伯温所料,他们三个都相继出任了宰相,但是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也足以证明刘伯温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