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中间的土堆,为什么不能挖?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发掘之初到现在,出土的文物有十万多件,最为著名的就是真人比例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当然还有兵器车马之类的,数量庞大,造型精美。
那么,我们大家目前能够看到的是在众多的兵马俑的排列矩阵中,还有长条的土堆位列其中,并且占地面积不小,这是为何?出于保护作用,莫非里面还有重要宝藏没有开挖?
其实不是这样,这牵扯到建筑结构的问题方面了。中间的夯土墙体一个是起到分隔的作用,另外就是起到承重的作用,兵马俑坑以前上面是还有建筑物的,和地下室一样,有房顶,为了支撑房顶,坑道里面有柱子和夯土墙体用来承担重量,保证房顶不会坍塌。
兵马俑是陪葬品,不是殉葬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陶土烧制而成,所以,当初安放的时候是放置在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里面的,如同一个大型的地下室,这些土堆其实就是墙体,是原先就挖好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小心翼翼的放进去的,严格按照真实的军队列阵方式摆放,夯土墙间隔3米以内,墙与墙之间摆列着兵马俑和车马兵器等。所有的物品之间都充填松土,直到没过兵俑的头部,然后在夯土墙上放置多层木头,在铺上草席,充填灰土,在一层一层的夯实,夯到和地表的位置齐平,在上面种上植被,这样一来,兵马俑的陪葬坑就算完成了。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兵马俑会歪倒,造成破碎。这时边上的土墙会把兵马俑掩盖,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有土墙的分隔,还能减弱空气的流动,减少陶俑的风化。当时的技术只能这样,不可能造出混凝土这样的材料,在经过了几千年后,木头腐蚀了,顶棚坍塌了,于是兵马俑就被埋在土中了。
事实上,在那堆土的顶部有一些东西,那就是“建筑覆盖物”。直而连续的土堆就是墙!夯土墙!是承重的作用。因为陵墓必须位于地表之下,所以在第一个皇帝的军队被运到之前,埋葬坑就已经修复了。
根据实际的军队排列,埋葬坑也是有序的。夯实后的夯土墙排列整齐,间距控制在3米以内。布置在墙壁之间的是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其他物品。夯土墙完工后,将在墙的两侧依次布置木竖桩进行加固。然后横杆建在夯土墙和木质竖桩上。密集的树冠木材建在横杆上,树冠木材上覆盖一层绿色的糊状物,以防止水进入。最后,用芦苇垫和黄土覆盖顶部,形成屋顶。兵马俑坑建成后,顶部将高出地面约2米,内部剩余空间约为3.2米。当兵马俑被放入坑中时,通道会被立着的树木堵住,然后用泥土夯实,达到密封的效果。
我们在兵马俑中看到的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两边都覆盖着垂直和水平的土堆。当然,这里没有金银财宝。这些都是压得很紧的夯土墙,非常坚硬,可与今天的砖块相比。每隔一米,它们就形成一系列东西承重墙。众多兵马俑陈列在这些承重墙的中间。最后,在承重墙之间覆盖硬木,在木头上覆盖一层垫子,最后用夯土填充。这些承重墙已经成为兵马俑的保护者,可以保证兵马俑在剧烈的地质震动下的稳定性。秦始皇陵各处的夯土墙对整个陵墓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千年后,棚子里的木头腐烂了,屋顶倒塌了。木制战车也腐烂了。陶俑和夯土墙被保存了下来。因此,这座夯土墙作为兵马俑建筑的一部分,是秦兵马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古城遗址的地基一样,也是一件文物,所以没有被发掘出来,和兵马桶一起展出。
从兵马俑脸上那种自信又意气风发的表情,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嬴政的军队有多么的雄伟壮阔,兵马俑那种气吞万里山河的气势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秦王朝的伟大。在兵马俑的两侧的那些纵横交错的土堆却从出土以来没人动过,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是夯土墙,简单点说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房子里的承重墙。数千年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土堆像守护神一样保护着兵马俑,不仅仅是保护兵马俑更加是保护秦始皇陵。在这里我不禁感叹古人是多么有智慧,要是没有这些承重墙,恐怕这么壮观的兵马俑早就不复存在了吧!
秦始皇陵一直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人们都想知道这个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到底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无意间出土的兵马俑更加是让秦始皇陵显得特别的扑朔迷离,还增加了很多关于地宫的传说和猜测。但是由于技术方面有些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所以秦始皇陵没有人敢挖。
由于三个村民无意打井时发现了三个兵马俑的陪葬坑,所以近些年来对兵马俑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旁边不起眼的土堆可是有着巨大作用,是皇陵和兵马俑的“保护罩”,也就是“夯土墙”。所以土堆需要压的特别的严实,其坚硬度比起现在的砖头也是一点也不差的。兵马俑就这么被整齐的排列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土堆里,这还不算,还要在覆盖上木头,木头外还早要加盖上席子,最后在放上土埋起来,直到能和地面平齐。
所以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斗转星移,世道变迁,还是有什么自然灾害,这些兵马俑和秦始皇陵里的其他建筑才能安然无恙。兵马俑出土的时候,那些在夯土墙上的木头早已经腐烂不堪,但是却能看到留下来的土堆。这些土堆和兵马俑一样,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巨大变化,它也成为了像兵马俑一样的文物。要不是它千百年来像战士一样保护着兵马俑和皇陵,恐怕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令世人都惊叹的兵马俑了。
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就是那时候修建秦始皇陵时监工真的非常严格,不会出现现在的豆腐渣工程,三十七年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现在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土堆除了起到保护兵马俑的作用之外,可能还是为了区分兵马俑的兵种,也就是说这土堆的间隔是不同兵种的分界线,这样兵马俑看起来也就会更加的整齐。
其实用夯土墙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仅出现在秦始皇陵中,在别的帝王陵墓中也经常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宋代之后,因为技术的再一次提高,这种处理方式才逐渐消失。也正是这种方式才使得兵马俑坑不会因为地质原因突然崩塌,因为这是一个相对于比较密闭的空间并且压力很均匀。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那句传说是秦始皇临终前说的那句话:“即使朕死了之后,也将有朕的龙魂来保佑华夏民族千世万世永不衰竭”。多么霸气的一句话,不愧是“始”皇帝啊!
当年秦始皇时期建造这些兵马俑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建筑领域里的承重作用!所以这些土堆当然是承重用的,不可以挖。建造的时候,用这些横纵交贯的土堆来当承重墙的话,不仅能作为整个皇陵内部的支柱,将无数的兵马俑陈列在这些承重墙中间,还能保持兵马俑的稳定!这样即使在外界经历了剧烈的地址晃动和历史变迁时,尽管过了2000多年,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兵马俑当被发现时还是被保护得非常好的!
整个兵马俑整齐的排队站好,栩栩如生,可见这些具有承重作用的土堆在当时起了多大作用!以前的的兵马俑是有颜色的,手里还握着兵器,可想而知当时是有多么的壮观啊!现在虽说不需要这些土隔墙来承重了,但是如果现在挖掘在过程中避免不了对兵马俑造成损坏,而且挖掘了之后会导致空间太大,没有任何的阻挡物,可能会造成兵马俑发生更多的脱落或者是风化。
考古学家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破坏,在挖掘的时候,他们都会把墙体妥善保存起来。一座座兵马俑在坑里排放着,像一支正在出战的军队,两边是一条条的土堆,考古学家使用了探测器探测土堆里面到底有什么,探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
这些土墙都是经过加工的,和其他的土墙不一样。这些墙密度很大,非常坚硬,和现在的砖头有得一比,兵马俑整齐排列在土墙中间,最后再土墙上面覆盖上坚硬的木头,再在木头上盖上一层席子,然后在盖上泥土,经过碾压,锤成平地,上面丝毫看不出来,地下却有一支恐怖、庞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