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29日,宝马向媒体发布声明称,由于中国大幅加征美国制造车辆进口关税,因而将在美生产的宝马X5(参数|图片)、宝马X6(参数|图片)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制造商建议零售价(Maker-suggested Retail Price,MSRP指导价)提升4%到7%。
这意味着宝马不得不在贸易战背景下,承担在全球最大车市更高成本的负担,原本在与奔驰、奥迪竞争中的落后态势将蒙受更大压力。但承压的车企并不止宝马一家,从奔驰、特斯拉,到福特、林肯,乃至从美国采购部分零部件的车企,都未逃过池鱼之殃。
贸易战对中国车市的改写,目前还不能断言幅度,但却肯定在推进中。
宝马奔驰美制进口车均加价
对2018年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来说,贸易战是一个最为核心的话题。中美贸易战则又是其中核心的核心。6月份的中国和美国“互攻拆招”,将贸易战白热化程度提到了空前高度。
6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针对中国的两份商品清单,总计涉及1,102种产品。其中第一份清单818种产品价值340亿美元,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25%关税措施,第二份清单284种产品价值160亿美元,就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很快,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16日清晨宣布,决定自7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涵盖了在美国制造的车辆和零部件。
政治高层神仙打架,民间企业立即遭殃,美国车企和在美设厂的汽车制造商顿时变成热锅上的蚂蚁。7月6日《每日汽车》曾撰文《关税加速生死淘汰,特斯拉林肯们涨价17% or死撑?》分析形势,预测特斯拉进口车可能涨价17%左右。而实际结果还超出了笔者预期。
很快,特斯拉官方公开了调价方案,从Model S(参数|图片)/X 75D、100D到P100D,除了顶配Model X(参数|图片) P100D,指导价均提升近20%。
以最便宜的Model S 75D为例,从71.06万元提高到84.99万元,宣告“70多万元的特斯拉已经成为历史”。比起《关税加速生死淘汰,特斯拉林肯们涨价17% or死撑?》一文中83万元左右的预测结果,近85万元的指导价更有可能让潜在买家敬而远之。而最贵的Model X P100D在调整价格后达到了152.72万元,超出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价格的认知范围。
如今,特斯拉几周前的命运又轮到了宝马头上。《每日汽车》查询了宝马中国官网,对照此前指导价,发现的确如官方声明所说,宝马X5和X6两款产自美国的SUV有3.86%至7.62%的价格上调,绝对值幅度从3万元到8万元不等。
其中宝马X5涨价幅度较低,入门版2018款宝马X5 xDrive28i从69.99万元提高到72.99万元,增加3.00万元,增幅4.29%;而宝马X6涨价幅度较高,2018款宝马X6 xDrive35i M从91.99万元提高到98.99万元,距离百万元大关仅一步之遥,而顶配版2018款宝马X6 xDrive35i尊享从104.99万元提高到112.99万元,增加8.00万元,增幅7.62%。
宝马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工厂生产X3(参数|图片)、X4、X5和X6等SUV及跨界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后面三种车型。本次调整指导价范围为X5和X6两款车,未涉及X4。
也难怪,中国对关税的处理是“此消彼长”式,一方面在5月宣布下调进口车总体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雷克萨斯、奥迪甚至此前的特斯拉等都在下调在华进口车指导价;另一方面,7月6日之后美国制造的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又从15%提高到40%,成为不少车企“不能承受之重”。“宝马希望有自由贸易,但是在市场变化的时候也不能无动于衷,”宝马发言人对媒体无奈地表示。
据《每日汽车》所知,5月降税政策公布后,一大批车企计划自7月1日起相应下调进口车指导价,实际上并非全部转移到终端售价中。当前不少进口车开出大幅度折扣优惠,经销商压力较大,在降低指导价后很可能选择维持原先终端售价,而减轻经销商负担。
对于选择不调整指导价的进口车来说,也可以通过经销商取消折扣来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实现“变相涨价”。经销商、消费者和进口车企三方必须有一方或者多方承担关税上升带来的额外成本。单纯压迫经销商,将面临渠道生态恶化的后果;倘若全部由消费者承担,则显而易见销量将滑坡。
因此在关税上调后,也有类似福特、林肯这样坚持价格不变的“坚守派”,目的是为了保证价格竞争力和销量份额,自行将增加的成本“吃下去”。同样也有奔驰这样的“折中派”,7月中旬奔驰将美国阿拉巴马州图斯卡卢萨工厂生产的GLE在华进口价格轻微上调。
中外企业谁最被坑?
在分析机构和海外媒体看来,美系福特汽车、特斯拉和德系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处于受害最重序列——要么按照加征关税将价格转移给消费者,则将面临价格竞争不利的局面,要么打落牙齿往肚里咽,自己承担增加的成本,竞争对手倒是笑开了花。
根据乘联会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进口量达到125万辆,其中280,208辆来自美国工厂,总价值大约131亿美元,单车均价4.68万美元。在中国进口整车中,美国制造的车辆占22.4%销量份额和25.7%金额份额,主要产品包括奔驰图斯卡卢萨工厂的GLS、GLE/Coupe,宝马南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工厂的X5,特斯拉Model S/X电动车,福特品牌性能车和林肯品牌车辆等。
中国进口美国制造整车中,德系车比重最高。美国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267,473辆美国产进口车里,宝马占比最高,大约为10万辆(2017年中国总计进口宝马187,393辆),斯帕坦堡工厂的SUV至少占8.2万辆。其次是美国产奔驰SUV,其中光是GLE级就达到28,548辆,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损失数亿美元。在半年财报中,戴姆勒表示贸易战可能导致今年税前利润下滑。
美系车反而占比低于德系车。福特和林肯去年在华进口车销量大约为8万辆,林肯按照进口和零售不同的统计口径,有64,738辆和54,124辆两种说法,福特品牌则为1.9万辆。通用汽车进口车数量较少,如别克昂科雷、凯迪拉克CTS等,倒是去年向美国返销更多中国造车辆——大约3万辆上汽通用生产的别克昂科威。特斯拉去年在华销量大约为1.7万辆。
那么,贸易战对中国方面的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深层次原因——除了为中期选举造势拉拢人心、提高5万美元年薪的就业人口之外,最重要的长远目标是在技术层面遏制中国2025年崛起。例如“301调查”重点是高新技术范围,目标是为中国设定投资限制,作为对中国知识产权和关税问题的制裁。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