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处理都有些什么作用?
对于深冷处理技术,其处理工艺是决定处理效果的关键。深冷处理工艺‘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深冷处理方式、升降温速度、回火前处理或者回火后处理、保温时间、深冷次数等。深冷处理方式,可分为液体法和气体法两种。液体法是将工件直接放入液氮中,处理温度为- 150℃。该方法的缺点是热冲击性大,有时甚至造成工件开裂。气体法是通过液氮的汽化潜热和低温氮气吸热来制冷,处理温度达- 196℃,处理效果较好。升降温速度,目前,对深冷升、降温速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深冷的升降温速度不能太快,即不赞成将工件直接浸入液氮中,因为激冷将导致工件内部的应力增大,易造成工件的变形或开裂。如日本的“深冷急热法”,工件淬火后不马上进行冷处理,而是先放入水浴,再放入处理槽中在-80℃或-180℃下进行冷处理,保温一段时间后立即放人60C热水浴中,使试样快速回温以减小内应力,然后选用不同温度回火1h。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快速冷却或升温,这样会使奥氏体更易转变为马氏体,且直浸冷却速率比油淬慢,不易引起材料的变形或开裂。如前苏联的“冲击法”,将被处理的工件直接快速地放入液氮中,深冷到所需的温度后保温5~ 30min,然后取出放在室温下,待其恢复到室温后,再在200~ 500℃的油中回火1h。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回火前处理或者回火后处理,按回火工艺的顺序,深冷处理可分为回火后深冷处理与回火前深冷处理。研究表明:回火前深冷能较大地提高工件的可加工性,回火后深冷能大幅度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对于受冲击载荷较大、易弯曲的模具,应进行回火后深冷,而对于要求硬度高、动载荷较大的模具,则进行回火前深冷。回火后深冷能使硬度较低的奥氏体转变为较硬的、更稳定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更高的马氏体。
深冷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普通冷处理(- 100~ 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在- 130℃以下对材料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是最新的材料强韧化处理工艺之一。深冷处理可有效提高钢铁材料、非铁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稳定尺寸,改善均匀性,减小变形,而且操作简便,不破坏工件,无污染,成本低,具有积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特别是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很多领域中对材料进行处理,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仪表、摩擦偶件、工具、模具和量具、纺织机械零件、汽车工业和军事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也有一些单位开展了深冷处理的研究及应用,特别是在标准行业、工具行业、纺织行业、油嘴油泵、轴承、航空航天部门等,材料主要是工具钢、轴承钢和高速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