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本上讲,保守的老翁他一直难以跟上光绪改革的步伐。又由于皇帝的老师与皇帝关系非常密切,他敢于公开反对甚至在关键问题上与皇帝发生严重冲突。这说明问题很严重了,相反对于皇帝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光绪会见外国使节的礼节问题,翁同龢强烈反对光绪批准外国使节使用车辆和马匹的决定。与此同时,德国亨利亲自访问北京,光绪皇帝批准他的车到华东的门,翁同龢仍然反对,这时光绪皇帝“十分愤怒”,驳斥了翁同龢的意见,并借着这个理由对翁同龢发泄自正御己对他所有的不满。伏吵
虽然师生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情谊,然而随着光绪对革新的强烈期盼,这个守旧的举厅岩老师再也难以成为他支撑的力量,甚至还成了他的绊脚石,渐渐的光绪帝对翁同龢十分的不满,对他也不再那么的信任。
从帝王角度来看,光绪渴望革命,渴望摆脱落后国家的软弱,但他想要创新,没有很多人支持和理解他,包括他的老师。从光绪的性格来看,他年轻时在慈禧面前像小猫一样听话,但他却时时惩罚宦官,甚至自己动手。翁同龢曾经形容他偏执的性格是“神圣而可怕的”。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把这个学生当孩子看待,就好像他是一个照顾孩子的老人,努力使事情保持稳定,以免激进的举动引起震动。翁同龢对光绪的不断劝诫和反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光绪的限制。最终他被请老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