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的今天,为何很多地区的方言还是被广为传说?
古语有云: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言。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们都深有同感,即使是隔壁的一个村庄,我们都有可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我们一边惊叹方言丰富多彩的同时,又一边感慨不同方言相互之间的难以沟通,所以最能扣动在异地求学、工作的我们内心深处的,总是那熟悉的乡音。
随着近十年来普通话在农村地区被着重的推广,不可否认的是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从农村走向城市,也让他们在城市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然而,另一方面,方言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流失。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用方言跟儿时的玩伴、同乡之间交流时,总会不知不觉的忘记了某些方言词语的发音,而不得不改用普通话代替。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的方言发音逐渐退化,方言的发音犹如日常用惯手机、电脑而提笔忘字的我们,开口忘音了。
方言不同的小学生之间更是在这个时候逐渐走上了一条“说普通话多,说方言机会少”的不归路,以至于从此以后方言的逐渐流失。
此外,交通以及通讯的日益发达,促使不同地区的男女之间婚姻的组成。而不同方言的他们,相互之间绝大多数是用方言交流的,而教育下一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也是普通话。当然,孩子交给上一辈代养的就另当别论了。
普通话作为全国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理应大力推广。但是,方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作为一门艺术,也应值得被保护。
我们谁都不想某一天,我们曾经熟悉的方言(无论是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东北话,还是藏语、朝鲜语、维吾尔语……)被以留声机的形式搁置在博物馆里。
古语有句话:十里有异音,百里有异词。住在农村的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即使在下一个村子里,我们也可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我们在惊叹方言多样性的同时,也感叹不同方言之间交流的困难。因此,熟悉的方言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深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在不同的地方学习和工作。
但现在孩子们不能说甚至听不懂方言。于是他们有了家乡的概念。回到家乡后,小编又开始学方言,教孩子们讲方言。孩子们能学得更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方言交流,女儿能听懂我家乡的方言。我相信她下次回家一定会回到家乡,她能在这里感受到它的根。
中国从1958年开始推广普通话,当时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曾经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差距,而不是禁止和消除方言。因此,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其实,说到这个话题,小编还是有感觉的。小编的家庭是一个南北结合的家庭。所以为了方便交流,家里人通常在家里说普通话。女儿出生后,他们基本上都会说普通话,所以他们大多从小就听普通话。他们说普通话和方言。我知道有一次,当我回到家乡时,一些长辈用方言和我们聊天。我女儿听不懂。突然觉得,小时候,我和朋友们用方言玩。当我受到长辈们的欢迎时,我用方言和邻居打招呼。正是这些方言告诉我们,我的根在哪里,家乡在哪里。
普通话作为沟通全国人民的桥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大力推广。然而,方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先民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门艺术,它也应该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