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比例知识点归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比例的认识
1.比例的含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外项。
2.组比例的方法:
(1)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比例。
例:写出两个比值是4的比,并组成比例。
12:3=4, 40:10=4,所以12:3=40:10
(2)已知一个比。
方法:先写出与已知比的比值相等的比,再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例:根据2.8:10组成比例。先计算2.8:10=0.28,再写出一个比值是0.28的比0.56:2,组成比例2.8:10=0.56:2。
(3)已知四个数组比例。
方法:先分别选两个数组成比,再求两个比的比值,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就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以这两个比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从而组成新的比例。
例:用3、4、9和12四个数组比例。
3:4=3/4, 9:12=3/4,所以3:4=9:12。以3:4=9:12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可以组成多个新的比例。
(4)已知相等的两个乘法算式组比例。
方法:可以把积相等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看做内项×内项和外项×外项,再分别把两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填入相应的内、外项当中。
例:根据12×5=6×10组比例。
内项×内项=外项×外项 12 ×5 = 6 ×10 组成比例:
以6:12=5:10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同样可以组成多个新的比例。
(5)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方法:根据比例的含义进行判断: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看两个比的是否相等,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相等,两个相等的比能组成比例。
例:判断0.4:7和2:35能不能组成比例。 因为0.4:7的比值是2/35,2:35的比值是2/35,0.4:7和2:35的比值相等,所以它们可以组成比例。
02
比例的应用
1.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方程求未知项的值。
如x:6=2:8,可以先写成8X=2×6 ,再解方程。
2.比例应用
例题: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
解析:首先本题面粉占小麦的比率是不变的,所以能列出方程:32:40=x:70。
03
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转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根据作用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
(1)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除以)缩小(放大)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一定注意结果要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2)前项为1的比例尺即缩小比例尺,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画在图上,所以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除以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直接用实际距离乘比例尺。一定注意单位的换算。
(3)求比例尺就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单位不同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4)根据比例尺画图时,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 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即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最后再在平面图上标明比例尺就可以了。
0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图中的各边与实际中相对应的各边的比相等。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一样,不会改变。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物体或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步骤:
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占几格;
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缩小图的每边各占几格;
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1.比例的含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外项。
2.组比例的方法:
(1)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比例。
例:写出两个比值是4的比,并组成比例。
12:3=4, 40:10=4,所以12:3=40:10
(2)已知一个比。
方法:先写出与已知比的比值相等的比,再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例:根据2.8:10组成比例。先计算2.8:10=0.28,再写出一个比值是0.28的比0.56:2,组成比例2.8:10=0.56:2。
(3)已知四个数组比例。
方法:先分别选两个数组成比,再求两个比的比值,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就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以这两个比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从而组成新的比例。
例:用3、4、9和12四个数组比例。
3:4=3/4, 9:12=3/4,所以3:4=9:12。以3:4=9:12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可以组成多个新的比例。
(4)已知相等的两个乘法算式组比例。
方法:可以把积相等的两个乘法算式分别看做内项×内项和外项×外项,再分别把两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填入相应的内、外项当中。
例:根据12×5=6×10组比例。
内项×内项=外项×外项 12 ×5 = 6 ×10 组成比例:
以6:12=5:10为基础,调换内项、外项的位置,同样可以组成多个新的比例。
(5)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方法:根据比例的含义进行判断: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看两个比的是否相等,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相等,两个相等的比能组成比例。
例:判断0.4:7和2:35能不能组成比例。 因为0.4:7的比值是2/35,2:35的比值是2/35,0.4:7和2:35的比值相等,所以它们可以组成比例。
02
比例的应用
1.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方程求未知项的值。
如x:6=2:8,可以先写成8X=2×6 ,再解方程。
2.比例应用
例题: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
解析:首先本题面粉占小麦的比率是不变的,所以能列出方程:32:40=x:70。
03
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转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根据作用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
(1)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除以)缩小(放大)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一定注意结果要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2)前项为1的比例尺即缩小比例尺,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画在图上,所以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除以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直接用实际距离乘比例尺。一定注意单位的换算。
(3)求比例尺就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单位不同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4)根据比例尺画图时,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 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即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最后再在平面图上标明比例尺就可以了。
04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图中的各边与实际中相对应的各边的比相等。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一样,不会改变。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物体或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步骤:
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占几格;
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缩小图的每边各占几格;
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