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途中棺材千万不能沾土,这究竟是为何?
出殡,是指将灵柩(棺材)送往墓地下葬的过程,用民间俗话来说,就是将死人抬出去埋。
在整个白事中,出殡是一件大事,各路宾朋、亲戚都会前来,这是最后一次给亡人送行,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有机会。
出殡有许多仪仗和仪节环节,过去农村规矩尤其多。一般有引幡、铭旌做前导,接着是冥品、纸扎(如纸人什么的)、牺牲等; 孝子随后,紧跟是抬棺队伍,再后是吹鼓手。如果葬地较远, 使用灵车运棺,后面会是随行舆从。
走在仪仗队最前面的人,手执纸人,俗称“开路神”。过去南京出殡用的开路神赤发蓝面,避邪的方弼、方相分列护卫,俗称之为“呆子”。
据民国浙江《镇海县志》,镇海一带是,“童子执引路幡,饰纸为仆婢状。妇人坐舆捧主,曰魂轿。悬像于香亭,曰像亭。”
从出殡队伍中,可以看出送行人员与亡人的关系和远近。
分执引布在前的是舅甥一类外亲,接着是披麻戴孝的孝子等亡人的最亲直系亲属,有的地方孝子手捧灵牌(画像),有的地方手捧哭丧棒(古称“丧杖”,厦门人称“兔子尾”),在棺柩前步行引导,女眷追随棺柩在后“泣送”,又叫“搬丧”,也称“送老归山”。如果是灵车,由外亲分执引布, 拉灵车缓缓前往墓地。
有的读者可能看到过,出殡时,有的棺上会绑着一只公鸡,这是什么意思?老话说是“领魂”,故此鸡俗称“领魂鸡”,把亡人的灵魂引向坟地。
出殡途中,有人专门负责扬撒纸钱,扔上空中飘落路上。负责撒钱的都是亡人的晚辈,与手执铭旌者一样,都是出殡队伍的前导。撒的这冥币(火纸)是“路钱”,又称“买路钱”,是替亡人打点路上小鬼的,让其不要干扰、为难亡人。
除有人负责撒钱,仪仗前面还少不了打灯笼的人,灯笼是白色,近世有的地方将灯笼换成马灯,为亡人照亮赴阴间之路。
出殡路途中,遇庙、桥什么的,都要暂停烧纸。这也是向土佬爷、桥神、山神买路,交过路费。
古今富贵人家出殡,派场都十分盛大,送宾队伍如长龙。如果是皇家,那就更隆重了。晚清慈禧出殡,从京城一直到清东陵,路上车水马龙、浩浩荡荡。
出殡有很多忌讳,就是棺材抬起以后,一直到坟地,都不能沾土,也就是说,棺材不能落到地上。千万,千万, 为什么?沾土说明棺材落地上了,官宦之家是最忌讳的——“降官。虽然这是迷信说法,但成了很多地方的风俗,如河南,民间都忌讳出殡途中棺材落地。
所以,抬棺者忌讳说“重”字,以免丧家担心途中棺掉落地下。除了不能沾土,还不能“停”下来(长途另说),否则影响家运。这也是赶时时辰之需要,过了下葬吉时,丧家晦气。
所以过去有讲究的丧家,一般用两套杠班,轮换替换抬棺。如果人手少,途中必须停下歇脚喘口气,也要准备垫棺的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