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概况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0. 2. 1 地层
荆各庄井田隶属开平煤田,位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煤田古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上部石炭-二叠系为含煤岩系,各系、统间多以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表 10. 2) 。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含煤地层基底为中奥陶世灰岩,含煤地层层组划分为: 唐山组、开平组、赵各庄组、大苗庄组及唐家庄组 5 段地层。
10. 2. 2 煤层
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在各组地层中的分布见表 10. 3。井田煤系主要由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组成,煤系总厚度约 450m,共含大小煤层十九层,煤层总厚度约 25. 3m,含煤系数为 5. 7%。其中可采煤层共 4 层,即 9 煤、12- 1煤、11 煤、9 煤,各煤层间距分别为 18. 4m,17. 1m,4. 5m,可采含煤系数 3. 6%。可采煤层集中在赵各庄组和大苗庄组。
表 10. 2 区域地层表
注: 据 2001 全国地层委员会和 2004 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时代划分方案,石炭纪二分,二叠纪三分,但为了与矿上其他资料吻合方便起见,本次仍沿用旧的时代划分方案。
表 10. 3 各煤层在地层中的分布表
其中 9 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埋藏深度 -135 ~458m,是下伏 3 个煤层的解放煤层,平均厚度 7. 5m。全区发育稳定,为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对全矿井的产量、煤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企业生存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书将考虑 9煤顶板的突水情况。
9 煤层顶板条件分析: 9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距煤层 2. 0m 以上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俗称白砂矸) ,层厚 0 ~ 18. 2m,高岭土胶结,岩性松软,易风化冒落,遇水膨胀呈泥状,难以控制,是采掘施工顶板管理的一大难题。Ⅴ含水层覆盖于 9 煤层之上,二者间距 44. 3 ~79. 4m。对井田内 9 煤层顶板资料( 见表 10. 4) 统计分析,发生两次较大突水事故的南翼采区,9 煤层至Ⅴ含水层间距最小,采高 2. 8m 时导水裂隙就已经沟通了Ⅴ含水层。直接顶板 15. 4m 厚的白砂矸也是造成顶板冒落失控而突水的因素之一。东翼二采区及深部采区都有与之相近的顶板条件和突水可能性,而西翼采区顶板白砂矸较薄且不稳定,Ⅴ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受水威胁程度相对较低。
表 10. 4 9 煤顶板特征
10.2.3 矿井构造
井田位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中隔凤山-
缸窑背斜自成一盆状向斜。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3.4km,北端闭合,南端开放,其轮廓恰似一个直径3.5km的亚圆形,面积约9km2。断裂构造和褶曲是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形式,并由此造成含煤地层的产状起伏变化、节理裂隙纵横发育。根据井田内各区段构造特征的差异,可将井田划分为3个构造块段(图10.2)。
西翼块段:本块段西部和北部至基岩露头线,东部至F5断层及荆各庄向斜轴线位置,南部至F3断层。南北长3500m,东西宽500~900m,包括西一采区、西二采区和二水平轴西采区。块段内地层由东向西逐渐变陡,倾角15°~55°,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多数为冲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为大于45°,正断层少见。断层走向主要为NNE向,为井田内构造最复杂的地段。
图10.2 井田构造略图
东翼块段:其范围西至井田向斜轴线,北至F16断层及7号剖面线,南至F3断层,包括东翼采区及二水平轴东采区。东西长2500m,南北宽1500m。区内地层产状一般较为平坦,倾角多在15°以下,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为正断层。断层面倾角多在60°以上,逆断层以逆掩断层形式多见,断层面倾角常常小于45°,断层走向呈NW向或NNW向。
中南块段:其范围西至西翼块段,北至基岩风化带,东南至东翼块段。东西长1500m,南北宽1000m。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0°~15°,NW向的正断层较为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介于西翼块段和东翼块段之间。
10.2.3.1 主要褶曲构造
荆各庄矿井田自身即为一个盆状向斜,向斜轴线偏居西侧,近南北延伸,中部略向西呈弧形弯曲,并向南偏东倾伏,倾伏角约5°~6°。向斜轴线西侧地层产状急陡,而东侧则较为舒缓,同时向斜边缘较中部地层产状陡。这种构造特征直接影响了井田不同区域断裂构造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在井田东部有一舒缓横向褶皱,轴线方向N43°E,长700m,宽300m,两翼倾角5°~10°。
在井田中南部有一小型背斜,轴线方向N40°E,长600m以上。背斜西部一翼产状较陡,倾角25°~60°;东部则地层较舒缓,倾角15°~25°。背斜脊部张性断裂非常发育,同时煤岩层均有拉伸变薄现象,2095,2097,2099,2020S泄水巷等工程对其均有控制。
10.2.3.2 主要断层构造
荆各庄矿区断裂构造复杂,井田内主要断层有:
(1)F1~F3断层组:这是3条密集平行排列的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部,构成了井田的天然边界。三者均为逆掩断层,走向35°~60°,倾角南东,断层面倾角35°~46°,累计落差70~145m,延伸长度3500m。这组断层在地质及水文地质方面对井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断层带附近地层被断褶得错综复杂,支离破碎,其两侧延续到相当范围,裂隙节理丛生,使地层具有强充水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沟通了上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使邻近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该断层主要由4条地质剖面和15个地面钻孔控制,其防水煤柱范围内仍是井巷工程禁区。
(2)F16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是井田内极为重要的断层。断层走向近东西,倾角55°~78°,最大落差35m,延伸长度达1100余m。该断层不仅落差大,而且断层破碎带宽,局部达0.1~1.1m,因此曾一度具有很强的充水性,给延深工程的施工带来许多困难。通过延深工程2020S泄水巷、2090探巷、2095、1320、1119等井巷工程控制,该断层的展布延伸与落差变化已基本清楚。F16断层是轴东采区与南翼采区、东翼采区与南翼采区的天然界线。
(3)F26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F16断层南侧,走向近东西向,断层面倾角65°,落差8~30m。由于其走向与F16基本一致而倾向相反,因此在两断层间形成了较大的地堑构造。F26断层延伸长度500m,主要控制工程有2020E、2049、2020W、2020S泄水巷、2090及钻孔荆放3。
(4)FE9正断层:位于井田东翼的西南端并向轴东采区延伸,走向近东西,倾角45°~75°,最大落差10m,延伸长度950m。断层面平直,断层上盘或下盘有煤层拉薄现象。控制工程主要有2097、2095、1391、1392、1393、荆14孔。
(5)F19逆断层:位于井田西一采区,走向呈NNE向,倾角38°~70°,最大落差28m,延伸长度500m以上。断层带宽0.3~0.5m,为泥质充填,断层面擦痕明显,两盘牵引现象明显,使煤岩层倾角变化较大,最大可达50°以上。断层落差向深部有增大趋势,控制工程有1294、1292、1210、1214。井田内东翼及南翼以正断层为主,轴东采区的构造特征与东翼及南翼的构造情况比较相似。通过分析发现东翼及南翼断层大部分为NW-SE向的正断层,少数为NE向的逆断层。其断层分布具有一定的等距性,从北到南为由简单至复杂间隔分布。西翼采区以逆断层为主,走向大多为NE-NEE向,同样以断层组的形式出现,大部分为雁列式的逆断层,但断层组之间无等距性规律。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