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取暖的呢?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3-03-21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古代没有暖气,冬天靠火墙实现房屋采暖。
我国自古就有不少的能工巧匠,在秦朝时候就有人将房屋墙壁砌成空心夹墙,并设置筒状管道,在下面的入口处烧火,这样热量就能进入墙壁,整个屋子都暖和了。这种火墙取暖的成本较高,另外在东北有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火炕,直接在入口烧炭火或者与厨房炉灶相连通,在睡觉的时候取暖非常方便。一般来说,暖气水温都是在65度左右。但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都会有所差异,而在暖气水温上肯定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具体多少度还是必须根据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小区使用的是锅炉供暖,那么水温则不能超出60度。
娑婆山主
2017-09-06 ·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娑婆山主
采纳数:92 获赞数:61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管古人有多么高深的智慧,多么丰富的知识,但论科技水平,依然和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就拿冬天取暖来说,我们现在的取暖方式多种多样,可在古代,即使冬天能够取暖,你依然阻挡不了寒冷的袭击。

首先,古人在冬天取暖的时候,一般是在屋里放一个小火炉,我如你放些烧红了的火炭,利用这些炭火的热量来保证室内的温度。

如果家庭比较贫寒,一般是烧不起炭火的,所以只能多盖一些棉被,或者多做一些活,运动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冷了。

如果家庭比较富裕,能买得起质量不太好的炭,那就可以在屋子里放上一个小火炉,将炭烧得红红的,借着炭火的余温让自己迅速的暖和起来,只不过这样质量不好的炭容易产生大量的烟气,会使人呛得不停咳嗽,弄不好还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家庭比较豪富,那就可以购置一些传说当中的银霜炭,这种炭质地细腻纯净,能够燃烧的比较彻底,最重要的是燃烧起来没有烟气,尤其是对一些病人,孩子和老人来说,烧上一炉银霜炭,更加温暖舒适。

其次,当人们在外出的时候,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裤棉袄,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披上一个厚实的披风,将风雪都阻挡在外面,同时可以拿上一个手炉,手炉一般是铜制的,在手炉内放上一些热火碳,首都外面包上一层棉布或皮毛制品,手炉的温度就会传递到手中,让人在室外也不觉得太冷。

第三,在古代,已经有了灶台的出现,所以火炕和火墙也都是群暖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靠山的村民能够砍些树木回来烧火,但住在城里的平民却只能购买柴火和木炭取暖,相对来说成本要高一些。

由于古代建筑技艺的问题,房屋的保暖性能并不会像现在这样好,所以到了冬天还是很难捱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iniappjg5e4mbvr97ba
2017-08-28 · TA获得超过5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1万
展开全部

     古人取暖的方式很简单,一是火炕,二是火盆儿。

      我虽然没去过北京的故宫,但是我去过沈阳的那个故宫,我觉得故宫是最能证明古人生活方式的一个地方,古代人如何取暖,如何避暑,在故宫里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所以我在去的时候特意参观了所有的房间,我就去过当年孝庄皇太后曾住过的一间房。她的卧室,就有一口大锅,他睡的床就是东北的那种大炕,那口大锅平时可能是用来烧热水和做饭的。

     其实他们做饭也完全不是从厨房里面,运到娘娘的寝宫里的,其实她的卧室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么夸张。当然了沈阳的故宫比较小,但至少我知道它的取暖方式绝对是烧火炕。

      烧火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着锅,在做饭的时候就把炕弄热了。另外一种是只烧炕。而我发现,很多房间里面的炕都是连着一口锅。

      他们有好几个房间,一个房间是坐着上面聊天儿的,还有一个房间是睡觉的,他们聊天的房间取暖主要是依靠火盆了,这个移动的暖器!

       但是大家都知道燃烧火盆可能会冒烟,也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所以我猜想火盆只是在白天这些人会用,晚上的时候主要是依靠火炕来取暖。

      在我们东北,很多人就是依靠最原始的火墙和火炕来取暖,并没有暖气。就是用柴火把火墙烧热,火墙是墙中间有一部分空隙,而空隙的终点是炉子,在燃烧柴火的时候会把热气传导到火墙的中间,这一面空心墙就会变热,整个屋子也就没有那么冷了。

       至于再古老一点,那人们就没有跑到这么北的北方了,基本都是在南方。南方地再冷,有一个火盆就已经足够了。反正大家多去看一下那种古宅古居和故宫就明白,电视剧里演的其实太夸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31
展开全部
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北方人在建筑房屋时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挖在地下,就是为了防风保暖。屋内地面中间还挖个坑,周边用泥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称为“火塘”。
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火墙,最早是宫廷里用的,秦朝的咸阳宫遗址中就有火墙。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火墙的衍生品是火炕,在东北地区特别流行。《宋文鉴》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今天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火墙和火炕,尤其是东北,招待客人最温暖的方式就是招呼你进屋上炕,然后把炕烧得热乎乎的。王老师生活在东北地区,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与火炕有关的故事:话说民国时期东北某地征兵,征兵负责人把村里的青年集合起来,围炕而坐,进行动员宣传。可青年们不愿当兵,所以都沉默不表态。负责人就吩咐他人一个劲地烧炕,炕上热得烫屁股,有人热得受不了就站起来了,站起来就算同意参军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未得到考证,但内容却体现了火炕与东北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东北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和炕密切相关,所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以上说的是大型取暖设备,接下来再说说古人小型的取暖物件。最常见的是火盆,就是在盆里烧炭火。有条件的富贵人家用精致点的金属火盆,没条件的平民人家就用泥盆。因为火盆里要烧木炭或柴火取暖,所以薪炭在古代是生活的必需品。那时候官员发俸禄,不光发钱发米,还要发薪炭。今天年薪、月薪中的“薪”,最初就是薪炭柴火的意思。薪炭在古代居家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一点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就有体现——为了薪炭,家里人竟要勾心斗角。
“围炉而坐”是古代冬日里常见的居家景象。有的朋友会担心,古人冬天在屋里烧火盆取暖,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首先,古代房屋的密封效果没有今天这么好,房屋到处漏风,所以一氧化碳堆积浓度不高,达不到中毒的浓度。另外,火盆是开放式的,氧气与火盆的接触面积很大,一般不存在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堆积的情况。所以古代因冬天取暖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不多。但不多不代表没有,有学者就猜测: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可能就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据说古代人冬天烧火盆时,会在屋里放一盆冷水,如果发现有人迷昏,就用冷水清醒一下。到了清朝,人们已经知道白萝卜汤能解一氧化碳的毒。民间就有这样一个传说:晚清时,一个宫女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慈禧太后就让人把她扶到通风处喂她白萝卜汤解毒。
火盆形制比较大,不方便移动,所以古人又发明了火盆的迷你版——手炉。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捧在手上的炭炉,里面装着尚有余温的炭灰,走到哪里都可以拿着取暖。明清时期是手炉最为风靡的时代,《红楼梦》里就经常提到手炉。明清时的手炉工艺也达到了鼎盛,好的手炉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那时,大户人家使用手炉时还会在里面放些香料或药材,这样不光能取暖,还能当香薰用。
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取暖物件在宋代便已出现,名曰“汤婆子”。这种取暖物件,一直到现代,还有地方在使用。汤婆子一般是金属或陶瓷材质的,形状类似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加满热水,外面再套上布套,睡觉时就能放进被窝取暖。“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婆子”则是戏指其有陪伴人睡觉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