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啊?

 我来答
荷叶健康
2021-12-02 · 百度认证:海南宜贰叁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
荷叶健康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真实案例

生活在东北的林阿姨,二十二年前,她的母亲查出糖尿病,林阿姨也在十年前,45岁时查出来患有糖尿病,然而病魔没有收回它的魔爪,她的女儿今年刚满三十岁,也在不久前诊断患有糖尿病……


为何林阿姨一家三口都患上了糖尿病?难道糖尿病会遗传吗?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确实与遗传有关系: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但糖尿病并不是遗传病,它并不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也与环境、生活习惯(肥胖、少运动、饮酒、吸烟)有关。家里有糖尿病直系亲属的朋友,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一定要调节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来看一组恐怖的数字: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有1.29亿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前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糖尿病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且18~29岁人群患病率已是20年前的4倍!


糖尿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与之斗争。但在某个特定时期,是可以将其进程逆转的,这个时期就是糖尿病前期!


刚刚我们提到了1型和2型糖尿病,这主要是糖尿病的两种分类,1型糖尿病多为遗传性疾病,2型糖尿病多为生活方式不当导致,在2型糖尿病发生之前,有个时期患者血糖虽然比普通人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叫作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信号


01

慌、软


过了进餐时间未吃饭或餐后2~3小时经常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软,特别饿特想吃东西,吃过后症状缓解,焦虑情绪平复。




02

粗、胖


肥胖、腰围超标、体重超标。健康腰围标准:成年男士≤90cm,成年女士≤80厘米。


03

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比正常人高,但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



04


这里指的是黑棘皮症,主要是颈部、腋窝部位皮肤发黑、增厚,摸上去细细软软的像天鹅绒,这种患者多为肥胖体型的年轻人。


注意: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超重或肥胖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分娩史者、年龄大于45岁的成年人等这些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上述四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测定,根据情况还会有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尿常规、心电图、视力及足部、神经病变等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来采取正确的干预方式进行调理和治疗。


糖尿病前期做好6件事


做好这六件事儿,糖尿病前期患者也可逆转。


1、管住嘴:不能多吃和乱吃,每顿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少吃含糖饮料、冰淇淋、果汁、巧克力少吃大鱼大肉及油炸食品。


2.多运动:长期静坐容易引发糖尿病,每天至少抽出半个小时健身、散步,多做有氧运动,消耗脂肪和能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3.控制体重: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控制腰围和体重,不仅降血糖,还可以改善血压、血脂、尿酸和脂肪肝。



4.学会减压:长期精神紧张会刺激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血糖。平时要劳逸结合、自我减压,放松心情。


5.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作息规律,睡眠过少、作息混乱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


6.正确用药: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不见效果,就需要咨询医生,如需要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来干预糖尿病前期,必须遵照医嘱用药。


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干预,有90%以上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一旦罹患糖尿病,就需要终身用药、终身控糖。处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根据上述六种方式进行操作,是有可能逆转糖尿病进程的!


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遵照医嘱,严格控糖,只要遵照医嘱,将自身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不会影响身体的。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则会有非常严重的危害!


真实案例

王林(化名)今年41岁,26岁那年查出糖尿病后已经与它斗争了有15年,但是他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血糖控制也不好,就在不久前,他的左脚小脚趾出现破溃,经历多次诊治,仍没有控制住,不得不在当地医院实施左下肢小腿中段截肢术……


糖尿病患者脚上一个小伤口,最终发展成了截肢,这里所说的,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足。这种并发症反映着糖尿病人的血液循环状况,别看只是一个小脚趾坏死,后面可能意味着整条大血管堵塞。


除了糖尿病足,还有无痛性心梗、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相关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危害极大,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千万别灰心丧气,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它的这些并发症只有在后期才会这么严重,咱们只要遵照医嘱,做好血糖控制一样可以照常生活。没有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远离糖尿病患病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N]. 家庭医生报,2018-08-27(005).

[2]吕传彬.控制糖尿病前期,可逆转结局[J].健康生活,2021(11):37-38.

[3]朱文青. 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N]. 老年日报,2021-10-29(003).

[4]王建华. 六妙招助力逆转糖尿病前期[N]. 中国医药报,2019-05-09(006).

[5]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我国1.29亿人患糖尿病,如何远离“甜蜜的负担”[N]. 中国青年报,2021-11-16(010).

[6]王月明 北京中医医院. 糖尿病几大并发症到底有多危险[N]. 北京日报,2021-11-24(01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成都新华咨询
2021-01-11 · 成都新华在线咨询问答平台
成都新华咨询
成都新华咨询问答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发现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性,但遗传因素更多的是易患倾向,患者是否发病、何时发病还是与肥胖、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因素、病毒感染等都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对人体内胰岛素产生破坏,引起血糖增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闫忆枫机业
2020-01-26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638万
展开全部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1、胰岛b细胞水平。
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减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多尿:不仅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增多,24小时可达到20多次,尿量可达2~3升至10升之多。甚至尿的泡沫多,尿质发白、发粘。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8.9~10mmo1/1),排入尿的糖多,于是尿的次数与尿量增多。
多饮:尿多之后是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1~2%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区而思饮。
应当指出的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明显低于肾糖,所以在未出现多尿之前就已经确诊为糖尿病了。另一方面,老年人肾血管硬化,而使肾糖升高,所以血糖很高,而尿中无糖也不会出现多尿;再者,老年人中屈神经感受性减弱,尽管体内水分丢失明显,而口渴中屈无感觉,也不思饮,这也就是老年人常见、死亡率糖尿病非酮症渗性昏迷的原因。
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则会刺激大脑的饥饿中屈兴奋而多食,使进食后无饱腹感,满足感,于是进食次数和进食量豆明显增多。
应当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使糖尿利用的关系而出现餐前明显的饥饿感,甚至出现低血糖,这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消瘦: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可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状,体内水分的丢失更加加重消瘦症状。同样,病程越长,血糖越高;病情约重,消瘦也就约明显。
2、血液运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的受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氨酚。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
3、靶细胞水平。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中占重要地位。
糖尿病早期预测
不同病情、不同类型的患者可以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着可以影响生活,可以使典型的症状(三多一少),也是非典型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按发生机制讲是应按这个顺序发生,但也可以仅仅突出某一个症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抗玮琪qO
2019-06-18 · TA获得超过7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3
采纳率:48%
帮助的人:77.8万
展开全部
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