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华上下五千年》。本书以权威史料为依据,讲述了近两百多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清晰呈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完美描画出中国历史发展的痕迹。书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有三个人物使我印象深刻:机智冷静的蔺相如、刻苦的蔡伦和坚强刚毅的成吉思汗。机智冷静的蔺相如《蔺相如完璧归赵》一文:战国后期,赵文王得到一块玉璧,名为和氏璧。秦王听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如不答应,攻打赵国。赵王派蔺相如前去献璧,秦王接璧看了看,却始终不提以城换壁之事。于是他骗秦王,玉壁上有小瑕疵,把它要了回来。蔺相如拿着玉璧,靠一根柱子站定,准备与它一同撞在柱子上。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装模作样给赵国划分城池。蔺相如见秦王无意换璧,便求他斋戒五天。在这五天里,他派随从把和氏璧带回了赵国。五日后,秦王得知和氏璧已回赵国,非常生气,想杀了他,又怕失信于诸侯,只好放他回国了。读了这个章节,我十分敬佩蔺相如的机智冷静,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他竟然临危不惧。如果换做其他大臣,一定会乱了分寸,就很容易把事情搞砸。和氏璧随时都有可能白白的被秦王拿走,为了保护和氏璧,他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和秦王斗争,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最终,他没有辜负赵王的期望,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夸奖和学习的!刻苦的蔡伦《蔡伦改进造纸术》一文:商周时代,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竹简、缣帛,可是竹简字容量太少,而缣帛昂贵,不适合百姓使用。西汉时,发明了纸张,可质地粗糙,不便于书写。许多人都想找一种既便宜又轻便的书写材料。这时,蔡伦挺身而出,他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对造纸的方法进行了革新。他收集各种造纸原料,经过多次刻苦实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原料。他制造的纸质地坚韧,适于书写和携带,因此广受欢迎。我为蔡伦刻苦的精神感到震撼,为了制造这种新型的纸,他试验了无数次。如果换作我,早已经放弃了。可是蔡伦呢,他依然坚守岗位,废寝忘食的工作着。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蔡伦正是这样,刻苦钻研造纸技术。最终,他成功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坚强刚毅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文:公元12世纪时,蒙古高原有五大统治集团,蒙古集团中以乞颜部势力最大,屡败金军和塔塔儿人。公元162年,也速该之子铁木真降生。不久后,也速该便被塔塔尔人毒死。铁木真少年历尽艰险、坎坷与磨难。成年后,逐渐建立了地盘。之后,铁木真东征西战,向外扩张。蒙古占领了中亚大片土地,国力达到鼎盛,他被人们誉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我最仰慕的人,面对无数的艰险、坎坷与磨难,他从来都没有退缩过。他以他刚强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险阻,为我们中国打下了一片天,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中国为他而自豪、为他而骄傲!书中的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在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要机智的思考,冷静的处理;在学习上,一定要刻苦,用功的去学;遇到挫折,要坚强一点,以刚强坚毅的精神去面对。向上吧!少年!为了使自己更加完美!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奋斗吧!
应该够了吧,若满意请设为满意答案,谢谢!
应该够了吧,若满意请设为满意答案,谢谢!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展开全部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奸人的形象,其实,用真正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政治家: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二、军事家:曹操唯才是用。关羽被他抓住时,他很希望关羽降服于他,因为他知道关羽是一个又忠心又骁勇善战的人,但关羽始终都不答应,还恶语相加。最后,宁愿放关羽回去,也舍不得杀了他。可见他是一个很惜才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却被他发现,董卓就派人追杀曹操,正是危急时刻,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救下了他,为了给他压惊,吕伯奢就磨刀杀猪招待他,可没想到曹操却认为是要暗杀他,就先下手,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掉,曹操问为什么要杀他,朋友说是杀猪,曹操虽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还是把他杀了,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狠毒、残忍。还有一次,有个士兵晚上给他盖被子,他却装成是做梦把士兵给杀了,过后又士兵举行盛大的葬礼。他这样的做法很感动士兵们的心,而他厚葬士兵的目的也在于此。他还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
三、文学家: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
1、反映汉末动乱的,
2、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他的《龟虽寿》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奸人的形象,其实,用真正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政治家: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二、军事家:曹操唯才是用。关羽被他抓住时,他很希望关羽降服于他,因为他知道关羽是一个又忠心又骁勇善战的人,但关羽始终都不答应,还恶语相加。最后,宁愿放关羽回去,也舍不得杀了他。可见他是一个很惜才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却被他发现,董卓就派人追杀曹操,正是危急时刻,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救下了他,为了给他压惊,吕伯奢就磨刀杀猪招待他,可没想到曹操却认为是要暗杀他,就先下手,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掉,曹操问为什么要杀他,朋友说是杀猪,曹操虽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还是把他杀了,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狠毒、残忍。还有一次,有个士兵晚上给他盖被子,他却装成是做梦把士兵给杀了,过后又士兵举行盛大的葬礼。他这样的做法很感动士兵们的心,而他厚葬士兵的目的也在于此。他还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
三、文学家: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
1、反映汉末动乱的,
2、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他的《龟虽寿》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