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诗意?
《从军行》的诗意: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着战士们的厮杀声。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原文: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释:
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吹角:军中吹响的号角声。
动:惊动。行人:征人。
喧喧:喧闹,形容人多、嘈杂。
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陲(chuí):边陲,边地。
系:捆绑。
名王:指匈奴首领。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九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王维早年热衷政治,在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亲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以及出征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作者感同身受写这首诗。
赏析:
这首描述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诗的前四句写渡河出军,突出表现各种声响,气氛烘托极为成功;后四句写战争,亦从侧面描写,高度概括。最后一句写战士胜利,激情大振。“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从军行》的诗意是描绘了北方边境上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战争带来的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哀叹。
《从军行》是中国唐代文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全文、译文、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的介绍:
全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赵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译文:
青海那长长的云朵笼罩着雪山,孤单的城池远望着玉门关。
在黄沙百战中穿着金甲,不破楼兰决不回还。
赵家有位女儿初次成长,深居闺阁中人未识。
她生来娇美难自弃,一旦被选入君王身旁。
回眸一笑百媚生,宫中的妆黛都失色。
春天的寒冷中赐游于华清池,温泉水轻滑洗净妆脂。
宫女搀扶着柔弱娇嫩的身子,此时才是新承受恩泽的时候。
明媚的乌云发丝,俏丽的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春宵温暖。
春宵虽然短暂,太阳已经升起,君王从此不再早朝。
出处:
《从军行》是王昌龄于唐代创作的一首诗。王昌龄是唐代文人,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风貌为主题。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王昌龄在唐朝时期的作品。诗人以边塞从军的壮志豪情为主题,描绘了战争中的艰苦与荣耀。诗中表达了对保家卫国的热爱和决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忧虑。
使用环境:
《从军行》多用于个人创作和文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6年)是中国唐代的文学家、官员和外交家。他是唐代文人杜牧的表弟,与王之涣、王之焕等人在文学上有交流。王昌龄的诗作以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表达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对时代的思考为主题。他的作品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后世的文学影响也很深远。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