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有什么症状表现?
在月经期内或其前后,发生较严重的下腹部疼痛,称为痛经。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凉,恶心呕吐,剧痛难忍。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前者多为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的位置过度前屈或后屈,或者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所致;后者多由生殖器炎症、子宫内膜异位、肿瘤等引起。
症状表现:
1.轻度痛经月经前后或经期,腰腹部疼痛明显,但全身症状不重,疼痛时间多在1日左右,能坚持工作,有时需服止痛药。
2.中度痛经月经前后或经期,腰腹部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发凉等症状,疼痛时间不超过3日,必须服止痛药。
3.重度痛经月经前后或经期,腰腹部疼痛难忍,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疼痛时间在3日以上,需要卧床休息。
救治措施:
(1)去痛片1~2片,口服,每日3次。严重者用盐酸哌替啶1OO毫克肌注止痛。
(2)针刺关元、气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
(3)按摩:病人用大拇指推揉气海、关元穴5分钟,然后用手掌按摩小腹部,至小腹有温暖感。
(4)消炎痛栓剂5O毫克放入肛门,每日1次,连续3~5天。
预防措施:
(1)避免精神紧张,消除恐惧、焦虑心理。
(2)行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某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或加剧,从而加重痛经。
(3)经期应戒房事,避免寒冷刺激。
②寒凝胞中:可分为阳虚内寒型及寒湿凝滞型。
阳虚内寒型: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伴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
寒湿凝滞型: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伴有畏冷身痛,苔白腻
③肝肾虚损型:经期或经后1~2日内小腹绵绵作痛,经色黯淡,经量少而质薄,伴头晕耳鸣,或腰酸,小腹空坠不温,或潮热,苔薄白或薄黄。
④气血虚弱型:经净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
⑤湿热下注型:经前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有腰骶部胀痛,或平时小腹部时痛,经来疼痛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或有块,平时带下色黄或有秽臭,全身时冷时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