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及稍后的鲁迅也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
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初是通过翻译英国19世纪初散文家兰姆姊弟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介绍过来的,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题为《外奇谭》,译者不详,包括10个故事。
同时,林纾和魏易则把故事集全部20个故事翻译出来,于1904年出版,题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
我国最初上演莎剧,多以此书为蓝本,加以改编。
莎士比亚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剧本的形式翻译介绍过来。
田汉在1921年译了《哈母雷特》,1924年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20年代至30年代,十几年间,莎剧的翻译出了许多种。抗日战争期间,翻译和介绍工作仍未间断,特别是曹未风和朱生豪,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系统的翻译工作。
曹未风译了11种,于1942至1944年陆续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以《曹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总名出版了其中的10种。
朱生豪从1935年开始到1944年病逝前共译了31种剧本,1947年出版了27种。
抗战后期到解放前夕,有曹禺译的《柔密欧与幽丽叶》、孙大雨的《黎琊王》、梁宗岱的《莎士比亚的商籁》等。解放后,特别是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如卞之琳译的《哈姆雷特》,吴兴华译的《亨利四世》,方重译的《理查三世》,方平译的《捕风捉影》、《威尼斯商人》、《亨利第五》等。在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时,把朱生豪的译本分11卷出版,题为《莎士比亚戏剧集》。此后,又对译文作了全面校订,缺译的剧本和诗歌都补译齐全,于1978年出版,定名为《莎士比亚全集》。
2008年,导演田沁鑫首次排演的莎士比亚剧作。
话剧《明》剧作为2008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永远的莎士比亚”开幕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田沁鑫认为,中国人了解的莎士比亚,更多在于戏剧文学的层面,优美的台词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但从戏剧呈现上是陌生的,真正让中国观众贴近的演出却很少有,此次排演《李尔王》只是一个概念,试图寻找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精神,学习不是表面,而是真正的戏剧结构,戏剧节奏。田沁鑫导演一贯坚持名著改编也要走原创路线,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莎士比亚作品版本以及改编自莎剧的作品版本之后,认为《李尔王》为莎士比亚写于1601~1607年之间,所描述的原始积累时期社会背景与当时社会结构变革,通俗文化盛兴,民间风气开放,资本主义萌芽崛起,海上贸易发达,正式与国际接轨的大明帝国颇有相近之处,因此把《李尔王》的故事背景放在明代是非常合适的。
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初是通过翻译英国19世纪初散文家兰姆姊弟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介绍过来的,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题为《外奇谭》,译者不详,包括10个故事。
同时,林纾和魏易则把故事集全部20个故事翻译出来,于1904年出版,题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
我国最初上演莎剧,多以此书为蓝本,加以改编。
莎士比亚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剧本的形式翻译介绍过来。
田汉在1921年译了《哈母雷特》,1924年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20年代至30年代,十几年间,莎剧的翻译出了许多种。抗日战争期间,翻译和介绍工作仍未间断,特别是曹未风和朱生豪,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系统的翻译工作。
曹未风译了11种,于1942至1944年陆续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以《曹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总名出版了其中的10种。
朱生豪从1935年开始到1944年病逝前共译了31种剧本,1947年出版了27种。
抗战后期到解放前夕,有曹禺译的《柔密欧与幽丽叶》、孙大雨的《黎琊王》、梁宗岱的《莎士比亚的商籁》等。解放后,特别是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如卞之琳译的《哈姆雷特》,吴兴华译的《亨利四世》,方重译的《理查三世》,方平译的《捕风捉影》、《威尼斯商人》、《亨利第五》等。在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时,把朱生豪的译本分11卷出版,题为《莎士比亚戏剧集》。此后,又对译文作了全面校订,缺译的剧本和诗歌都补译齐全,于1978年出版,定名为《莎士比亚全集》。
2008年,导演田沁鑫首次排演的莎士比亚剧作。
话剧《明》剧作为2008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永远的莎士比亚”开幕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田沁鑫认为,中国人了解的莎士比亚,更多在于戏剧文学的层面,优美的台词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但从戏剧呈现上是陌生的,真正让中国观众贴近的演出却很少有,此次排演《李尔王》只是一个概念,试图寻找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精神,学习不是表面,而是真正的戏剧结构,戏剧节奏。田沁鑫导演一贯坚持名著改编也要走原创路线,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莎士比亚作品版本以及改编自莎剧的作品版本之后,认为《李尔王》为莎士比亚写于1601~1607年之间,所描述的原始积累时期社会背景与当时社会结构变革,通俗文化盛兴,民间风气开放,资本主义萌芽崛起,海上贸易发达,正式与国际接轨的大明帝国颇有相近之处,因此把《李尔王》的故事背景放在明代是非常合适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