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第二次不接徐州?

首先,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刘备,他的处世之道,他的不爱说话,真是出神入化.最不喜欢的是关羽,他最傲慢!其次比较喜欢周瑜,有魄力有性格.在<<三让徐州>>中,刘备第三次... 首先,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刘备,他的处世之道,他的不爱说话,真是出神入化.最不喜欢的是关羽,他最傲慢!其次比较喜欢周瑜,有魄力有性格.
在<<三让徐州>>中,刘备第三次才接收徐州牧.第一次不接受徐州牧好理解,因为曹操打来了嘛,要是接了矛头不说指向他了吗?第三次接受徐州牧也好理解,一来曹操领军走了,二来陶千快死,刚好是一个理由嘛!
但第二次为什么不接收呢?在那时候,曹操不是也走了吗?
展开
 我来答
skyhigh0035
2008-05-02 · TA获得超过12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很简单啊,第一次但凡是人都不会接,接了找揍啊~如果他第二次接了,就是间接证明刘备第一次是因为怕曹操才不接徐州,而不是出于天下大义,这不是抽自己嘴巴么?正是刘备第二次这种推脱,才召显出他的“仁义”,也是像世人表明,我刘玄德并不是出于怕曹操才不接,我是有立场有原则的。其实,这是演义里作者为了美化刘备而故意做的一出戏。只有“三让”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刘备是个“仁义”之人。还有古代喜欢用“三”来说事,要是变成“两让徐州”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了。
其实说点篇外话,我觉得作为一个政治家,刘备就是在做戏,这么做也是应该的,这才是高明之举。他这么一来得了徐州,不但没人骂他,反而落下美名。
毕竟是小说情节,呵呵:-)
shenhua1840
2008-05-02 · TA获得超过15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6万
展开全部
他第二次接了,就是间接证明刘备第一次是因为怕曹操才不接徐州,而不是出于天下大义,这不是抽自己嘴巴么?正是刘备第二次这种推脱,才召显出他的“仁义”,也是像世人表明,我刘玄德并不是出于怕曹操才不接,我是有立场有原则的。其实,这是演义里作者为了美化刘备而故意做的一出戏。只有“三让”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刘备是个“仁义”之人。还有古代喜欢用“三”来说事,要是变成“两让徐州”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9c33c380
2008-05-02 · TA获得超过30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刘备“三辞徐州”,一方面体现了刘备博取仁义忠厚之名、收买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当是出于刘备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凯舰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这些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实际确实如此,历史上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即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诱惑终于战胜了顾虑。

不过史实也希望楼主知道:
刘备三让徐州这件事既有史实,又有虚构。具体说,“让徐州”是史实,而“三让”则是虚构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这说明,陶谦在临死时的确曾安顿徐州官员将徐州后事交给刘备,也就是“让”过徐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陶谦是在死的时候才“让”的,准确地说这也不是“让”,而是将徐州这个庞大的遗产交给刘备继承了,如此而已。再要说到“三让”,则完全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陶谦并不曾“让”过三次,只有一次而已;还有一情节史实与传说也不一样,就是陶谦“让”徐州时刘备并不在场,陶谦并不是直接“让”给刘备,而是陶谦先安顿他的下属将徐州大业交给刘备,而后由这些官员将刘备“迎”来徐州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