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服装的特点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已经走向衰落,诸子百家涌起争鸣,各家论著皆提及服饰讲究——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奢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儒家强调“文质彬彬”“宪章文武”;而道家则强调“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法家则是“崇尚自然,反对修饰”……这是根据各家思想决定的。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一时期的服装典型形式有交领、右衽、直裾式。交领即衣领交叠,前领呈三角形,后领直立;左衣领在下,右衣领在上,这是右衽;衣袖有收口的小袖,也有下摆圆弧式的长袖,长袖外袍华丽繁复,是贵族常见服饰。湖南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是西汉时期的服饰,它是一件里衣,与外衣也有差异,但是那种交领右衽直裾式的服装形式可以说明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
胡服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服装类型。胡服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窄袖收口、短衣长裤,束靴裹腿,与中原服装相比,更加便捷灵活。胡服的引入来自赵国赵武灵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胡服骑射,《战国策·赵策二》记载:“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这是赵国走向鼎盛的重要举措,也是胡服在中原普及的重要节点。
除此之外,贵族服饰也是一大特色。贵族服装讲究“礼”“华”,世家子弟正式服装皆是长袍广袖,多层衣衫,佩剑、挂玉佩,系带钩,尤其是朝见祭祀,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制。此外,还要立冠,即上宽下紧的平顶帽,这也是身份的象征。屈原《离骚》中讲“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可见君子须戴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