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试种海水稻,海水稻运用了哪些技术?
海水稻运用的技术有: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是一类可以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并非直接生长在海水里,而是在海水经过的土地种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因此可让荒地变为良田。
扩展资料:
耐盐育种可以节省盐碱地种稻灌水少部分的成本,同时发展盐碱地种稻,切不可忽视大量淡水灌溉洗盐这一最基本的条件,耐盐育种仅是一项配套的措施。上亿亩大规模发展的滩涂种稻,是一个长期的理想目标。
虽然“海水稻”暂时还不能生长在海水里,但大量的海滩和内陆盐碱地,将是“海水稻”的用武之地。目前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海水的含盐度为3.3%—3.5%,目前中心培育的“海水稻”用0.3%—0.6%调制海水灌溉,随着“海水稻”研究的继续推进,期待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代名词,亩产100公斤。海水稻其实并不是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 。袁隆平和其他团队的目标是将产量提高到300公斤,这种作物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如沿海海滩(海水经过的地方,而不是海水中)。一种误解是“海米是可以在海水中生长的大米”。事实上,海水含盐量为3.5%,海米早期耐盐性为0.5%。袁隆平参与的青岛海洋水稻研究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将耐盐性提高到不低于1%。据介绍,目前袁隆平院士的海稻团队正在杭锦旗杜桂塔拉镇建设内蒙古海稻研发分中心,具体负责生产、教育、科研合作,推进示范建设、市场应用和模式探索,推动杭锦旗耐盐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记者现场观察到,在这片1000亩盐碱地水稻改良示范田里,随着插秧机的声音,一台又一台机器进入了稻田。从远处看,绿色的幼苗整齐地排列在水中。有人说:“过去的盐碱地,是长江以南鱼米之乡的稻田风景。”据袁隆平院士海稻团队相关负责人李晓东介绍,内蒙古海稻研发分中心将利用多种技术模式开展盐碱地水稻改良试验验证,培育适合当地土壤水质的抗逆水稻品种,发展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同时开展盐碱地水稻改良和稻米品质改良技术研究。华为轮值主席胡透露,他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稻,通过土壤数字化使水稻在盐碱地上生长,将15亿亩盐碱地改造成1亿亩良田。盐碱地改良的核心技术是“四维改造法”,包括培育水稻新品种和调节植物与土壤。整套方法基于“要素物联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