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为何要违抗军令选择在山上扎营?他的做法有何道理?
街亭隶属天水郡秦安县陇城镇境内,位于县城东部,据县城四十五公里左右,距大地湾遗址八公里。严格的说,街亭只是一个隘口,或者说关口。城池方面比较简陋,而且是一片宽约六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面,后面是几座孤山,可谓易攻难守。
虽说易攻难守,但又不能不守……
街亭是关陇地区的咽喉之地,是关中援军介入陇右地区的关键节点,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街亭对于第一次北伐的重要性,马谡后来也给我们验证了。马谡失街亭,导致了陇右混战下的各条战线皆受到了一定的连带影响,北伐大军数条战线接连崩溃,诸葛亮被迫宣告了北伐失败。
那么?既然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马谡为什么要违背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呢?
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叫马谡当道扎营,据城而守。其目的,是为了策应陇西地区的攻坚主力部队,尽可能的拖住张郃大军。主力大军拿下陇西城池,预计时间为三十天。也就是说,马谡只要能守住三十日,那么!街亭的战略地位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张郃的五万援军援助陇右地区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守卫街亭三十日?这确实不是易事……刚才我们也说了,街亭前边是一片开阔地,后边是孤山,城池简陋,易攻难守。况兼张郃麾下不是什么杂牌队伍,而是实打实的五万王牌精锐士兵。
——守三十日的难度的却很大。
也正是因为马谡到街亭之后,发现守不了这三十日,所以才搞了“依山扎营”这么一出。马谡依山扎营的目的非常明显,效仿刘备的定军山一战,打出居高临下的气势;效仿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打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马谡这么做,显然是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诸葛亮让他尽量的拖住张郃所部,跟张郃慢慢磨,能拖多久是多久。或许二十日,或许十余日,都有可能拿下陇西城池。马谡在明知守不了三十日的情况下,选择了与张郃决一死战,在短时间内定出胜负。
从战略上来说,马谡这么做毫无道理可言。街亭一战至关重要,关乎到北伐的整体战局。贸然决战,在两三天定出胜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打赢了还好说,一旦打输了,北伐大局在这短短的两三天内,就可以宣告破灭了。
——马谡选择依山扎营,无疑是有点好大喜功的表现了。迫切想要打赢这一仗,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所以他才把诸葛亮制定的对峙计划,改为了一战定胜负。
那么?抛开大战略不说,单从战术方面分析,马谡制定的战术策略真的可行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具体失误两点:
第一:居高临下
效仿定军山一战的居高临下固然没错,不过马谡忽略了刘备定军山致胜的关键。刘备的定军山一战,山上扎营的只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况且定军山不是孤山,有充足的退路,外加足够的水源。
马谡选择依南山扎营,实际上是一座孤山,没有所谓的退路。另外一点,马谡主动舍弃水源的举动,是葬送蜀汉大军的致命关键。
第二: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舍弃水源,无疑是想玩一出“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将士们的斗志。
可惜!他还是忽略了一点……当年项羽敢破釜沉舟,韩信敢背水一战,是因为他们都是进攻方,马上就可以投入战斗。
反观马谡,他只是防守方,防守方是要等人家来攻,话语权在敌人的手里。贸然舍弃水源,贸然置之死地,哪还有什么生路可言。将士们在缺水的情况下,只需要一天时间,就会被耗的精疲力尽,毫无斗志。
所以马谡的战术布局,不但激发不了将士们的斗志,反而导致了将士士气低迷,不战自败的结果。
总论:
——马谡依山扎营,毫无道理可言,无论从战略出发,还是从战术出发,都不符合当时的时局。存在着非常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