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与“後”,古已有之。“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这是一个位份、称谓,而不仅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
因为汉字被简化的原因,我们习惯将”后“与”後“两字均合并为”后“,取其”后面“的意思。这是误解。在以前王朝运作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
五枚。是五项财权的总称,取梅花标识,均由王族中母系执掌,取其“母仪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协助以父系为主的王族、进行对五权的管理、平衡。
扩展资料:
皇后别称:
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汉哀帝宠爱美男子董贤,将董贤之妹册封为董昭仪,并将之称为次皇后,又在宫中赐董昭仪宫室名为椒风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元后、元嫡: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继后:皇帝的第二个皇后,区别元后。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等同于现代语中所说的“老婆”。
天下母、天地母:皆为对皇后的敬称。
坤极:皇后的别称。
慈壶、慈闱: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参考资料:
“后”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后”字,左下方是一个“口”,右上方是一只拢起的手;自金文以后,字型成镜像翻转,手移到了左上方并延续至今,意为将手圈在嘴上呼喊,让声音传得更远。《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在上古氏族部落中,施令发号者一般是女性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具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经常用来指代氏族中的女性首领。由此引申出帝王正配等含义。但由于有施令发号等表示权威的意思,所以男性首领也用这个字。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各项笺曰:“后,君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周朝开始,后转为君王正配的称号,如周天子正配称王后,而诸侯正配称君后。秦朝秦始皇首创并使用皇帝君王称号以后,皇帝正配从原本的王后改称皇后。汉朝诸侯王正配也称王后。汉代以后,诸王正配称王妃,但在部份情况下,特许诸侯王正配称后,如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时,其正配卞氏封为魏王后,但这是权臣擅权、逾矩使然。
皇帝一般同时只能有一位皇后,以符合古代形式上的一夫一妻制。但是在某些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里,有同时几位皇后存在的例子,如北周宣帝宇文赟并立五后。
皇后的实权主要体现在内宫中,总管所有的嫔妃宫女。君主每次按规定征选宫女时,人选最后都要由皇后过目决定。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皇后在形式上和夫君形式日月相映的气象,在实质上则起着政治辅助作用。这种政治辅助,并非要求她们参加具体政治事务的处理,而是以贤内助的身份对国家政治伯不失分寸的帮助。
皇后的德操不仅仅关系到后妃的形象,而且是她们的责任之一。其作用除了引导其他妇女的精神面貌外,还显示着宫廷的圣洁,由此可以加强臣民人对君主的向心力。调解各方面的关系是皇后的责任。君主作为万民之首,他们理政的态度及方式影响到各方面关系是否和谐,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皇后往往以特殊使官的角色,对君主进言,指出他们的得失,以调节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另外,作为皇后的职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应当常能对君主进忠言,进直言,进善言,进真言。进这些大臣难进、旁人难进之言,后妃有个有利条件,宠后爱妃更有条件,即吹枕头风,借助夫妻感情使君主听进一些在政治场合中不能听进的话。后妃向夫君进言,也不容易,一要勇气,二需得体的方式,三是不可逾越不干政的度。
人们常以贬义来看待吹枕头风,殊不知,于国于民有利的枕头风要比大臣的奏章、宰相的建议有效得多,对改善君主的性情,影响君主的行为,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人治社会中,爱妻一句话,可能要超过任何一条法规对君主的束缚。即使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还是少不了这样的枕头风。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历史上人们所熟悉的贤惠的皇后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马皇后,还有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作为君主的妻子或母亲,后妃得天独厚地处于最高权力的边缘。在政治生活按着传统的惯性运转时,她们只能养尊处优地消遣时光。当政治风云、健康原因、智力问题造成君主理政困难时,她们可以凭藉国母的身份,参与对最高政权的管理,或充当国家领导人。她们从后台来到前台,有主动走出的,也有被动推出的;有完成历史使命功成身退的,也有操执权柄直至命归黄泉的;有诚心实意辅弼君主的,也有窥视宝座占为已有的。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在历史上,皇宫内许多后妃不甘心无味的生活,一些具有强烈权力欲的后妃,当遇到性格孱弱、多病多灾的君主时,会创造条件,把实权攫取到自己的手中。
更甚的是,她们拾级而上,将君主的人格践踏手脚下,对他们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诸如此类的现象,人们讥之为阴盛阳衰。在这种人当中,唐肃宗的张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张氏是一个灵巧慧秀、能言善辩的女人,加上和丈夫在安史之乱中曾相濡以沫,故一直宠冠中宫。然而她并不满足在爱情圈里旋转,巧妙地把丈夫的爱变成为政治资本,靠此踏入了政界。起初她只是干预一般的政事,没有显露出多大的政治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权阉李辅国的帮助下,开始向最高权力渗透。在控制实际权力上却逐步得手,为彻底挟制丈夫,伙同李辅国逼迫已退居太上皇的玄宗迁入偏僻的宫室,以此断绝他们父子间的联系。肃宗多次欲前去拜谒父亲,终因惧怕张氏的雌威而不敢造次。看到此情此景,人们大概不难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唐宫主人。
当然,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一个家庭中,当男主人无力主持家政时,主妇总会出来维持门楣的。那么对国家而言,当君主因身体欠佳难以主持国政时,皇后也会义不容辞地出来为夫代劳的。最具政治色彩的夫妻关系,培养了皇后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她把国家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如若丈夫有所不足的话,那么对管理好这个大家庭,她是责无旁贷的。
在政治上具有这种贤惠素质的皇后,元朝的卜鲁罕后可算一个典型。她的丈夫成宗体质赢弱,疾病缠身,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她挺身而出,代替丈夫料理天下事务。考虑到自己是个女人,在某些事情和场合上不太方便,她特许相臣哈刺哈孙以便宜行事之权,从而不仅有了个得力的助手,而且摆脱了琐事务杂务的纠缠。如说这位第一夫人有什么高超的政治手腕,那是过誉之辞,但她也绝非是意气用事、气量狭隘之辈。她待人接物的全部诀窍只是“平允”两字,这看来非常简单却行之不易的公平原则,始终被运用得恰到好处,由此除了将政务安排得井然有序外,还出色地调和了各种政治势力的的关系。她出来理政,不是出于权欲薰心,而且出于对丈夫的爱心,使他能够在闲适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调养。在行使大权上,她也很有分寸,什么事情该自己负责,什么事情该听从圣裁,都做得泾渭分明。
“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祗承宗庙,母临天下”。
皇后尊称国母,又称海内小君,与皇帝共御天下,天下臣民都是她的子母,是天下妇女的楷模。
皇后有宝壐,还有朝服,吉服,朝冠及仪卫卤簿。死后又可得尊谥。在汉代,皇后宫中还有宫官,分别为大长秋,中太仆,卫尉等。
皇帝治国,皇后管家。皇后是六宫统帅,掌管后宫大事。皇后的寝宫称中宫或正宫,显示她才是皇帝的嫡妻。妃嫔再得宠,亦不过是陪衬而已。皇帝册封皇后,要颁诏天下,但从没有册封妃嫔而诏告天下的。只有顺治帝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时,才颁诏天下,但这是殊例,而且不设卥簿,不奏乐,亲贵大臣亦不用朝贺,跟册立皇后的盛大情况不能相比。
在清代,皇帝娶皇后称 “迎娶”,皇后由明黄八人大轿抬进午门正门进宫。妃嫔进宫叫 “迎接”,只能坐关防车,由後门神武门进宫。每个月都有数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须驾幸皇后寝宫,其他日子才能选绿头牌,召幸别的妃嫔。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嫔那样,时间到了就会有太监駄走,意味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
另外还有中宫笺奏,这是清代皇后独有的权利。皇后笺表上,由皇后口述,女官笔录,再盖上皇后宝印,是中宫皇后极大的权利。就算是皇帝圣旨,亦不能轻易驳斥。当然中宫笺表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要遇上像千秋节(皇后生日)这种大节日才会使用,是象徵大於实质意义。顺治帝就曾经停了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的中宫笺奏,理由是她侍奉太后不周。皇帝废不了这位皇后,就用停中宫笺奏来羞辱她。不过在太后的干预下,很快又回复皇后这项权利了。
而祭祀亦是皇后的重要职责。先蚕礼和亲蚕礼就是皇后最主要的祭祀之一。古时讲究男耕女织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祭礼,以此表明皇后为天下织妇做出榜样。清代皇后还有吃肉节、祭灶等祭祀。 (跟汉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不同),而举行祭祀的地方就是坤宁宫。坤宁宫与乾清宫和交泰殿,合称后三宫,位在同一中轴缐上,不是皇后是不可以居在坤宁宫的。雍正之后的皇后都不住坤宁宫了,但仍是中宫象徵。清代入关后,将坤宁宫依满族传统改建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灶头,作为祭祀用途。所谓“家有万事,主持一人”,寓意皇后才是这个皇家的女主人。
皇后作为後宫主帅,在後宫有著绝对的权威,如果妃嫔犯了宫规,皇后可以用祖宗家法的名义申诫,甚至杖责妃嫔。越后期的朝代,皇后地位越高。汉和帝的邓皇后初进宫为贵人时,对阴皇后必恭必顺,衣服跟阴后同色的,马上解下来;皇帝问话时,不敢比阴后先发言。到了宋代,后宫制度更为完备,后妃嫡庶之别更为严格,皇后政治地位亦进一步提高。宋哲宗孟皇后秉性娴雅,为刘婕妤所妒。一次在皇太后宫中,她看见孟皇后的御坐髹有金饰,大为不悦,要求有一样的宝座。後来皇太后离开,孟后跟刘氏一同起立恭送后,孟后再次落坐,但刘氏的座位已被撤去,结果仆倒於地,受到应有的教训。
清代皇后地位更高。皇后驾幸妃嫔寝宫,妃嫔接到通报后,就得在宫门外迎候。皇后离开时,一样要亲自送皇后出自己寝宫门外,这与皇帝驾临是一样的。清宫妃嫔每天早上起床,梳洗更衣后,就得到皇后寝宫中给皇后请安,侍候皇后梳洗。皇后亦可以与妃嫔闲话家常。当然像一般人家那样,亲亲热热的拉拉手说话是不可以的。平日后妃燕居所穿的便服,样式不会有太大分别,但一般妃嫔是不能穿戴明黄服饰,这是皇后才能穿用的。
有些朝代,皇后还可以走上政治舞台。如最有名的武则天,因唐高宗体弱,她以皇后身份垂帘听政,后来更封高宗和自己为天皇天后,并称二圣,与皇帝共坐朝堂。另外还有辽国的辽景宗皇后萧燕燕,她可以用朕作为自称,可见她的政治地位了。
虽然都是皇后,但名位仍会有差别;当中以通过大婚礼而册立的皇后地位最高,称为元后。其次是因原先皇后早死或遭废,在妃嫔当中选立一位擢升的皇后;或另外再娶一个新皇后,这种皇后称继后。而通过儿子做了皇帝,死后才母以子贵得到皇后之立的;或因受宠而追封的,这是比较低的了,这种皇后的神位,亦会放在最下。
可以命令皇后的,只有皇帝和太后。虽然皇后与皇帝并驾齐驱,但她拥有的,都是皇帝赐予的,皇后不过是皇帝的附属品而已。如果因失宠或犯罪而遭废,其地位连宫女也不如,只能在冷宫中渡过馀生。又或与太后关系不睦,皇后在宫中也没有什麼地位权力可言。
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汉代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妃、后宫的宫女、 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清朝皇后可以中宫笺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