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为什么跟着太阳转?
向日葵的花托部生长素背光分布,因而背光侧的茎生长较快,茎会向光源处弯曲。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使向日葵转回东方。
花盘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
花盘在早上受阳光照射,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向日葵是耗水较多的作物,植株高大,叶多而密,吸水量是玉米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
从播种到现蕾需水不多,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向日葵灌水采用沟灌方式,株高1.5米的品种,头水应在花蕾期进行,二水在初花期,三水在灌浆期。
株高2米左右的品种,头水在开花前4-5天进行(旱情严重,灌水提前),二水在头水后6-7天,三水在灌浆期。
向日葵,由于其生长前期的幼株顶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盘会跟着太阳转动得非常明显而得名。从生物科学上分析向日葵向日原因: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已知植物与其周围的光同步。这被称为昼夜节律。它们由植物本身产生并且是自我维持的。植物如何实现它们以及它们如何显示它们有不同的方式。向日葵有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使用某种激素。向日葵植物含有称为生长素的激素。
这些荷尔蒙对阳光敏感,尽一切可能寻找阴影。因此,它们从沐浴在阳光下的植物部分迁移到茎中的阴影区域。一旦那里,生长素(基本上是生长激素)刺激细胞的生长。这导致茎在阴影区域变得笨重,因此花朵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而朝向太阳。
当太阳在天空中移动时,生长素也会继续迁移到被遮蔽的茎干部分,通过刺激细胞生长不断使阴影部分变得更加笨重。这就是向日葵继续面向太阳的方式——不断地从茎的较大部分弯曲。主要是年轻的花头,具有这种延迟性。这是因为年轻的花有绿色的“苞片”,基本上看起来像鬃毛,植物的叶子正面朝向太阳。在这个阶段花朵跟随太阳的明显原因是最大化光合作用。
向日葵的花托部生长素背光分布,因而背光侧的茎生长较快,茎会向光源处弯曲。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使向日葵转回东方。
花盘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在早上受阳光照射,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此外早上温度较低,阳光的照射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帮助传粉。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
野生向日葵栖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干燥、开阔的地区。它们沿着路边、田野、沙漠边缘和草地生长。在阳光充足,潮湿或受干扰的地区生长最好。野生向日葵耐受高温和低温,但更耐低温,最佳温度范围在21-26℃之间。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较低,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可以在碱性土壤中茁壮成长,抗旱性较强。
分布范围
向日葵原产地据信为北美洲。野生种主要分布在北纬30°-52°之间的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鲁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哥仑布发现新大陆时,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带到欧洲。开始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植物园种植观赏。世界各国均有栽培。欧盟、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美国、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是世界市场上向日葵的主要生产国。
中国向日葵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省份,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主产区北纬35°至55°之间。平均纬度差1°,气温相差1.5℃。向日葵的生产潜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扩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向日葵
转移到背光的一面去,并且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增殖,于是,背光一面就比向光一面生长得快,使向葵
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这是因为植物身上都有一种叫做生长素的物质,它能使植物长得又高又大,但就是怕阳光,所以,向日葵颈部的生长素一见阳光,就跑到背光的侧面去躲避起来,可是,背光的这一面的生长素就越来越多,它们便促使这一面长得特别快,而向阳的一面却长得慢些,于是植物就向有光的一边弯曲。随着太阳在空中的移动,植物生长素也像“捉迷藏”一样,不断地背着阳光移动。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向日葵花盘就能始终对着太阳,每天从东转到西,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