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俶是唐朝第几代皇帝什么宗
李俶作为唐朝的第八代皇帝,在唐朝众多的皇帝当中或许无法跟李世民这样的贤君相提并论,但跟他皇帝相比,还是比较贤明的。据史载李豫“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
李俶只不过是唐代宗初名李俶,后来改名为李豫,所以提到唐代宗的时候很多人都只知道他叫李豫。他作为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备受宠爱,十五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广平郡王。虽说唐玄宗的孙子有上百人,李豫作为嫡皇孙的地位一直没被动摇。
唐玄宗晚年的时候过于沉溺在美色跟奢靡的生活当中,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大半个唐朝都处于动荡之中。当时年轻的李豫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挑起了大唐的众重任,开始对这些叛军发动进攻,并乘机收复了不少的失地。他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不少老百姓跟朝廷官员的拥护,为后来登基为帝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特别是在长安跟洛阳这两个唐朝比较重要的城市被李豫相继收复后,他的威望开始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肃宗返京后,直接将他封为楚王,不久之后又改封为成王并确立为皇太子,改名豫。此时李俶才正式改名为李豫,之后举行的册礼上正式确立了他皇位继承人的身份跟地位。
虽说此时的李豫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在肃宗病重期间,无子的张皇后担心李豫功高难制。准备废黜李豫并让越王李系登基为帝。却在之后被宦官李辅国跟程元振等人察觉,最后顺利让李豫登基为帝。在位期间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及仆固怀恩之乱,诛杀了以李辅国为首的权宦,保证了内部的稳定。除此之外,还改革了漕运、盐价、粮价等跟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并任用了以杨绾为首的贤臣,为国家安定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扩展资料
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相继进封楚王、成王。乾元元年(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并于同年平定安史之乱。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占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名将郭子仪击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怀恩之乱。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
李俶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庙号代宗。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 [1] ),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扩展资料:
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相继进封楚王、成王。乾元元年(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宝应元年,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并于同年平定安史之乱。广德元年,吐蕃攻占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名将郭子仪击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怀恩之乱。
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豫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