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作用和地位,从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努力践行爱国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首先爱国主义寓于各科的教育教学当中。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科目中。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努力。在历史科目中,可以在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插入爱国主义的事例,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使历史的教学更加生动。
其次,爱国主义寓于实践当中,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另外还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带国徽等教育活动。
最后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来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比如说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纪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等,利用植树节让学生亲自植树,感受一草一木。
2024-10-21 广告
教师习惯于口号式的、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是不会接受的、收到的效果是有限的。我们要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提案人在讲完有机物甲烷后,提出中国东海蕴藏着大量冰甲烷,由此引起了日本的觊觎,引发了中日东海之争,继而引申出中日东海划界之争。
日本不允许中国在按照“所谓日方划定的领海基线”中国一方开采油气田,所开采的油气田数据要中日共享等无理要求时,学生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日本的无理、霸道,提案人适时引出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名言,爱国主义教育就这样完成了,收到了奇效,这比“打倒日本军国主义”口号式的教育强多了。
因此,提案人深深感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并不只是政治老师的专利。其他科目的老师在讲解本学科相关知识时要进行适当渗透,让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种资源,摆脱空洞的说教,让事实说话,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更好。
扩展资料
爱国主义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的一种情怀,它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
爱国主义分为四类:
1、个人爱国主义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
2、官方爱国主义
官方爱国主义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
3、符号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
4、对他国的爱国主义
历史上的确有一些人为了他国而战斗,有时是为了他们的独立。如白求恩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科书种有很多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中,有很多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家乡和世界的社会常识容,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加强和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沟通。适当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及时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做出调整,能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和发现,古能够让学生提高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扩展资料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