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可以调动千军万马,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不要天真的以为,你拿到了虎符就可以调动一切军队,为所欲为。虎符的调兵制度不是那么简单,虎符只是调兵流程中的一个信物而已,也只是最重要的信物之一。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国君为了方便管理、调度军队,制定了虎符这种调兵信物。虎符形似如虎,一分为二,左边一半在驻军将领手中,右边则在皇帝手中,皇帝如果要对军队进行调动,就会派人手持右边的这一半虎符前往军营。
不要以为皇帝随意派个太监拿个虎符就能把事儿给办了,前去调动军队的人必须还有另外一件信物——圣旨。
其实,圣旨才是关键,虎符只是信物。
圣旨的内容很重要,要想驻军将领详细说明军队调动的细节,出击、撤退、调防等等,这才是军队将领最为关心的,宣读了圣旨,宣旨者才会拿出虎符与军中虎符对应,完成这道流程后,军队将领才会按照圣旨的旨意行事。
另外说一句,虎符调动军队必须要有圣旨,连皇帝的口谕都不行,随便找个太监拿上虎符嘴上宣口谕,将领是不认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圣旨比虎符更重要。
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中,信陵君偷了魏王的虎符前往魏军大营调动十万大军,虽然有虎符,却没有魏王的旨意,魏军大将军晋鄙发生了怀疑,拒绝交出兵权,还是信陵君的门客朱亥锤杀了晋鄙才夺了军权。
如果有了圣旨,也有虎符,是否就可以调动天下兵马呢?
这种几率很小,除非去调动兵马的人背着一背篓的虎符和圣旨前去,虎符的使用是一符一兵,也就是一个虎符对应一营兵马,一道圣旨对应一个虎符。一个帝国的那么多的兵马,要调动所有的兵马,你得拿多少虎符和圣旨才行。
虎符调兵制度其实是皇权加强对军队的管控能力,军队去王朝来说,那绝对是命脉,要把这条命控制在自己手里,如果单纯的凭一个信物就管控了,风险也太大了。
皇帝调动兵马也不是说任何一个人就能拿着虎符、圣旨前去就行了,驻军将领也不是猪脑子,如果来一个宫女,拿上虎符、圣旨,把兵权交给这个宫女,你觉得驻军将领会答应吗?这明显的不符合逻辑。
别说宫女了,就是皇帝亲往,有时候都不一定有用,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偷偷的跑到了大同府,以皇帝的身份让大同守军开关,他要外出,大同守军将领郭登宁死不尊皇命,理由很奇葩,虽然你是皇帝,可以马上下道圣旨,但却没有带虎符,明武宗出来得匆忙,那玩意儿没有带啊。
皇帝来了都无法调动兵马听令,可以想象皇权对军队的掌控有多么的严格。其实所有的驻军将领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基本的判断,因为另外还有一句中国古代流传千年的名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一般来说,全国的军队都是分散驻扎,调动任何一个驻军都必须要有皇帝的亲自命令,这个命令必须是有实证可查,一方面是虎符作为皇帝唯一的信物,一方面是圣旨作为调动的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