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病毒病很流行,小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大白菜在高温多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病毒危害。大白菜在干旱少雨、蚜虫频发的情况下容易感染病毒病。大白菜在高温高湿下容易发生。大白菜病毒病会在大白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苗期阶段发生。大白菜的叶子有明亮的叶脉,会变绿,然后大白菜的叶子会出现马赛克,导致大白菜的叶子缩小,导致大白菜叶子扭曲。大白菜的叶脉会逐渐出现褐色坏死斑或不规则坏死环,导致大白菜根系不发达,影响其抽穗。大白菜的病株在成熟期会逐渐萎缩,大白菜叶片上常出现环状坏死斑和黑色星形斑,严重病株结不出鳞茎。大白菜感染植株抽薹晚,抽薹短,白菜扭曲变形,大白菜感染严重的植株在抽薹前会逐渐死亡,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大白菜病毒病的生长温度在15℃-20℃之间,相对湿度在75%以下。白菜的病害更严重。
大白菜病毒病是大白菜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也称为孤卵病和惊厥病,可发生在每个生育期。在严重的年份,通常会大量减产,甚至没有收获。大白菜苗期发病时,心叶产生鲜艳的叶脉或叶失绿,产生斑驳或镶嵌的淡绿色和浓绿色。叶背叶脉产生褐色坏死斑或条痕,导致叶片萎缩、凹凸不平。成年植物的叶子变得又硬又脆,颜色逐渐变黄,整株植物迅速矮化,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包膜。小白菜病毒的病毒主要在冬季储藏的小白菜、白菜、萝卜植株和田间杂草上越冬,主要通过有翅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摩擦和农作传播。
大白菜在苗期最易发病,越早发病越严重。病毒病的流行取决于田间的温度和湿度是否有利于有翅蚜虫的发生和迁移。播种小白菜后遇高温干燥天气,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抗病性下降。此外,有翅蚜虫活动频繁,病情严重。选择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消费习惯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换;适时晚播,适时深蹲;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苗期干旱要经常浇水。苗期及时喷洒防治蚜虫,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3%啶虫脒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40%氰戊菊酯乳油6000倍等,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双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朱冰灵乳油1000倍,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在大白菜种植区,播种后大白菜暴露于高温干旱,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根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地上部分长时间不腐烂,寄主学生抗病性下降。此外,高温可缩短病毒潜伏期,28℃可持续3~14天,10℃可持续25~30天,无症状。春秋两季蚜虫发生高峰期与大白菜敏感期重合,温度15~20℃,相对湿度低于75%时易发生。大白菜病毒病的外部条件是高温干旱,内部条件是土壤贫瘠,植株弱。有可能是农药未按时施用,相关病虫害未及时清除。早播不易,高温易得病毒病。病毒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到春季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一般高温干旱都有利于发病。在28℃条件下,芜菁花叶病毒潜伏繁殖时间短,只有3~14天。当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不利于发病。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5%,一般容易发生病毒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