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想了九阳真经一辈子,张无忌拿到后为何不给他?
不是不给,而是没必要。
读金庸武侠,常常有一种“代入”,读者随着主角们的“第一视角”在浮世中载浮载沉,体味着刀光剑影与波澜壮阔的江湖。能够让读者沉浸而不能自拔,当然是作者笔力老道,但也因此,受限于小说载体本身的限制,有书则长的部分就会被放大,无书则短的部分则更容易被忽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譬如说提起乔峰,大家印象更多的是“塞外牛羊空许约”的遗憾和聚贤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凛凛神威,其实乔峰自幼随玄苦大师练武习艺,能够以一己之力与姑苏慕容数代积累抗衡,博得“北乔峰、南慕容”之名,其中习武练功的艰苦又有谁知?
譬如说提起令狐冲,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的奥义自然是不得不谈的,但是小说中令狐冲初一登场就把青城四秀中的侯人英、洪人雄踢下酒楼,甚至二人都不知踢他们的人是谁,堪称年轻一代的翘楚,风清扬隐居思过崖数十载破誓授艺,看似奇遇,其实却是偶然中的必然。
重刀光剑影,轻日常琐事;重神功绝艺,轻平日苦练,因为后者是无关主线,繁琐而不讨好的部分。也就因此,我们容易过高估计“神功秘籍”的作用,忽视神功秘籍本身也是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转化的,而对一些武功体系已经成型的高手而言,是否值得付出时间精力再行转修就成了问题,神功秘籍也就没那么“有用”了。
张三丰已经到了超越九阳真经的层次,张无忌反而需要请教张三丰关于九阳真经中不懂的部分。一法通,万法通,张三丰是自创太极的大宗师,在武学成就上是超越黄裳的存在,他当然会观看九阳真经的内容,但是已不再想练成此门神功了。
九阳真经对于张三丰的意义更多在于睹物思人吧,他会想到当年跟随觉远在少林寺的生活,想到神雕大侠的风采,想到那个美丽的女孩子,更想到自己没有听郭襄的话去投奔郭靖夫妇,反而独立门户,创建武当,百岁后又悟出太极,这一生过得波澜壮阔,已是江湖人登峰造极的存在。
更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弟子张翠山的孩儿张无忌又这般出类拔萃,习得九阳真经,这比他自己练成更要高兴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