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么努力,却还是做了亡国之君,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崇祯和咸丰最大的区别在于用人,崇祯飞扬跋扈,猜忌好杀,忠臣被杀或逼死,其余大臣与他疏远,咸丰选人用人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不猜忌,人才能尽其才。崇祯无才,咸丰务实求存。崇祯和咸丰的性格是相反的,如果崇祯为了咸丰很可能不会成为臣民。
自成攻下山西后,崇祯打算迁都南京,请大臣们商量,大部分大臣反对,没有人愿意跟他去南京,迁都的事只好作罢。再看咸丰皇帝,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他以巡抚木兰围场的名义逃到热河,没有丝毫反抗,平时与咸丰关系比较密切的大臣也跟着去了。崇祯迁都和咸丰游木兰围场都是逃亡,一个没逃成,最后只能殉国,一个却能轻易逃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忠于崇祯的人,袁崇焕被杀,卢象升、曹文诏、孙传庭战死,总之,崇祯人做事没有好下场,不坚定的将臣们不想为崇祯而死。于是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下旨勤王无人到。看看咸丰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死心塌地跟着他,这和咸丰的用人原则有直接关系。
皇帝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为资源稀缺,人人都想当皇帝,所以皇帝都担心别人抢了他的位子,所以大多数皇帝都有猜忌之心。崇祯是疑心比较重,咸丰是疑心特别轻。咸丰重用了很多有能力的汉族大臣,也有满族人向咸丰建议,说这样重用汉族大臣,将来清朝政权就保不住了。咸丰不为所动,继续重用韩晨。最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他们是咸丰任命的。曾国藩不得不抗旨,咸丰也只是骂了一句,如果崇祯杀了他。
咸丰对于农民起义的态度是“剿抚结合”,左宗棠以咸丰的方针为方针平灭西北民乱:咸丰用“官场新鲜血液”为清朝续命,崇祯则根本没有进行“官场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