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答案 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AA
3.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4.
提示:(1)夏瑜、《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5-6:BD 7.C
8.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6):
(1)泠然善也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星汉灿烂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8)独立之精神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提示: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提示:是什么(压与捧)——为什么(捧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挖)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提示:非但不能使自己安心,反而助长了被捧者的贪心,自讨苦吃。从笑话到现实,被捧者不满足的程度愈来愈重,捧者愈来愈不安心。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提示:①不捧;(2)自己解决问题;(3)不要有太多惰性;(4)打到封建统治者。
七、作文(70分)
18.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 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题目已经限定好了,(1)平凡不等于平庸;(2)不平庸要求有原则,鉴识,有坚守;(3)不平庸就是要创新、发展、上进。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针对以上七个方面中的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联系“平庸”写即可。
想作文出彩,多在用例上下功夫,写昂山素
3.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4.
提示:(1)夏瑜、《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5-6:BD 7.C
8.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6):
(1)泠然善也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星汉灿烂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8)独立之精神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提示: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提示:是什么(压与捧)——为什么(捧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挖)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提示:非但不能使自己安心,反而助长了被捧者的贪心,自讨苦吃。从笑话到现实,被捧者不满足的程度愈来愈重,捧者愈来愈不安心。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提示:①不捧;(2)自己解决问题;(3)不要有太多惰性;(4)打到封建统治者。
七、作文(70分)
18.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 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题目已经限定好了,(1)平凡不等于平庸;(2)不平庸要求有原则,鉴识,有坚守;(3)不平庸就是要创新、发展、上进。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针对以上七个方面中的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联系“平庸”写即可。
想作文出彩,多在用例上下功夫,写昂山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