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历史中胤礽真的不堪重任吗?他到底为何被废?
胤礽并不是不堪重任,主要是胤礽靠着实力故意找事儿,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第一次被废,源于一件小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正值康熙西征期间,由于身体不适,加之思念儿子,康熙便召太子胤礽和三子胤祉前往行宫探望。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身为人子,看到父亲生病,理应感到忧伤焦急,但不知为何,胤礽在见到康熙后,并没有表现伤心之意,甚至隐隐还有兴高采烈的神情。
对此,康熙自然是极为不满,十分生气的他,在训斥了胤礽一通后,直接将他赶回了京城。不过,虽说康熙十分生气,但此时还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在他看来,太子只不过是一时犯错,还是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在此后,胤礽的所作所为,让康熙终于忍无可忍。
首先是极为贪婪,不仅私自动用大内库银,还毫无底线的向官员们索贿,并且,他还指使手下的人到各地收受贿赂,放纵效忠于自己的凌普,敲诈勒索属下,完全不顾及脸面。其次,对待朝廷官员,甚至对待其他儿子态度傲慢,仗着自己是太子,随意辱骂、责打儿子和官员,在回京后,愤怒加上失望的康熙,最终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废而复立后,胤礽仍不自爱,反而行为愈加癫狂胤礽被废除,让康熙十分伤心,毕竟自己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让他着实不甘心,抱着这样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儿子争储带来的朝局动荡,在被废掉太子之位一年后,胤礽再次被康熙立为太子。
按正常人的思维来说,能有这种废而复立的机会,肯定要紧紧的抓住,想方设法的去弥补之前的过失,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但胤礽并没有这样做,依旧是我行我素,之前所犯的错误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公然拉拢党羽,贪污腐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康熙的底线。
从胤礽的早期经历来看,很难用“烂泥扶不上墙”去形容他,甚至用可圈可点来形容都不为过,但由于他后期的胡作非为,导致康熙对他愈加的失望透顶,即便是曾给过他机会也没能让他有所醒悟,最终才让胤礽以惨淡收场。